1月9號,台中也冷,但誠品見面會的空間很溫暖、大家的心情也很溫暖。

這一次聚會仍然以問答為主,雖然時間總是不夠,但大家都清楚天長地久不是談出來的,只要我們得到了彼此的鼓勵,願意回到生活中好好努力,情意一定會深長。

在會中我分享了兩件事,一是自己對用功的體會與反省、二是我在Abby24歲生日上說的一段話。 

有人提問:「在您的每一本書中,都能看到一個重要的小總結,就是您母親所給的影響;如果,一個人沒有同樣的背景與經驗,您認為他也有可能成為好父母嗎?您又會給他們什麼樣的建議?」

在現場中,我談了「經驗」的好處,那當然是就熟路的方便,好比說,因為我一直看著母親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家庭,所以當自己面對同樣的問題時就不覺得需要掙扎。小時候眼中的母親只有「辛苦」一個詞足以形容,雖然對敏感的童年來說的確有些沉重,但我卻同時明白對一個人的尊敬來自何處。當我發現我母親也有「愛玩」或偶而希望好好享受一下的時候,她已經六、七十幾歲了,記得當時我心裡微微驚嘆一下,覺得人生這樣過真有意思,「倒啖蔗」是我父母的人生寫照。

媽媽給我最重要的經驗是:她因為愛「母親這份職責」而細密利用時間、懂得捨棄小歡樂來完成另一種滿足,當然還有她不斷精進理家的實務能力所給我的啟發與教導。

對於沒有同樣經驗的人來說,我相信「想望」是真正的動力。

人經營生命、家庭與一個國家的成長一模一樣,所以,我以自己居住過五年的新加坡為例來解說把「想望」付諸行動的重要。當新馬分家的時候,新加坡什麼都沒有,就像一個沒有好成長經驗的成人開始建立自己空無所有的家庭一樣。新加坡最了不起的是,只把過去的困難與不足引為永遠的戒慎卻不悲苦,他們設訂一個目標的時候總會說:「這不容易,但我們一定要這樣做。」不只努力取法他人並動用思考精進,為創造一個美好的自己而朝著標竿直跑。

有的人寧願把時間花來跟過去的不足死纏爛打,但有的人卻只願把心力用來努力向前進,這就是我所看到的「選擇」;因為做了明智的「選擇」,因此他們成為家族中傳下好經驗的第一代,或一個經驗值得學習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