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易子而教─讓孩子慢慢學,要自己學慢慢

這個課程我已經構劃非常非常久了,因為一直都沒有自己認為適當的場所而不敢舉辦。下定決心要開第二個工作室,有一大部分的原因就是為要完成這個心願。
生活中常聽到大家把「易子而教」掛在嘴邊,可是多半忘了這四個字中有兩方大人,彼此的責任是一樣重的。孟子說出這段話的用意,並不只在建議「交換」,更在交換之後要「進行教育」,換了孩子還是得教,而不是用錢買安心,只讓別人教導。當我們在教另外一個孩子的同時,原本困在自己親子關係中的問題,也許因為有適當的距離而得到正確的省視。
這個課程的報名是一個大人一個小孩,小朋友的年齡從大班到小六,不分男女,家長也不分爸爸或媽媽,但上課時要同意我們隨機分組,重新打破組合。也就是說,在這一堂課裡,你的隊友是另外一個人的孩子,你要教導的對象、同工的夥伴不是自己的兒女。
這個場所很大,因此各組可以免除彼此觀察的無形壓力,這才能很適合地進行我心目中的實驗並給予大家建議。
課程的前三小時,每一組大人跟孩子要完成一項作品,我不會設計太簡單的任務,因此大家都得專心努力,第四個小時,孩子與大人分開,大人進行檢討,孩子在另一區工作〈此時正好可以享用努力的成果〉。
我希望這堂課能以客觀與實作幫助父母脫離家庭中最常扮演的「教育監督者」角色與狹窄的視線,也在整天教育談個不停的世界中修養三件基本功課:心靜下來,思想靜下來、嘴巴靜下來。
從「不知道」進到「知道」叫學,但今天我們多數的問題並不是「不知道」,而是「沒有做到」或「做不到」。所以我們需要的是「修」,修改或修養自己。要允許孩子慢慢學會,而我們成人自己則要學著「慢慢」中才能有的沉穩與寧靜。
我覺得自己閉上嘴巴的時候,心比較不濫情,行動也比較紮實,也許您也可以試著了解這份力量。
〈四〉 廚房之歌

廚房之歌跟往常一樣,每個月有4-5堂課,不同的是,全部改成實作。我們有一個非常專業的烘焙室,一個熱處理的廚房,以及一個戶外的理菜區和上課區與用餐區,功能各自獨立。所以,在新工作室,學員將從自己拿取食材到完成收整,來理解飲食與生活真正的連結。  

這幾年,我跟大家一起上課,覺得多數人缺的並不是知識,而是實作的機會跟能力的養成。所以我把所有的重點都放在做中學。學生要在這堂課中學著照顧自己,深度理解。我們的時間也要從四個小時延長到五個小時。這就是說,大家不只要準備耐心,也要準備體力。不過,我相信所有的經驗將會真正有益於日常生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