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星期,雖然因為颱風而停課一天,但孩子們已經更了解工作室的動線、空間器物的配置,也更清楚我不是來陪伴他們,而是急切的要傳遞與教導經驗,我不會准許他們混水摸魚的,一定要讀書、要做事;先求好,再求快。當我們學的深入時,也就玩的盡興了。
星期一,孩子們從地圖上的美洲出發,一連幾天,學了幾道墨西哥料理、語言與文化,又自己觀看、分析,並練會跳一支墨西哥草帽舞,幾天下來,他們也畫了不少圖,不再有美少女戰士或日本卡通人物出現在筆記中。
在講課間,只要一遇到合適的機會,我就解說文字。做為語言的符號的文字,因為生活而有許多可引起孩子興趣的線索,一拉到,我就不放棄任何他們可以懂得的機會。遊戲也是如此,拿起鍋子,用紙結一個球,他們就可以打得不亦樂乎;打不中的,就改良自己的球。畫圖呢?也不用想太多,拿起盤子,我倒給他們四種食用色素,他們調一調,相信了我說的話,不要多想,就是把眼前所見的景物用自己的辦法,重新表現在紙上,作品好極了。他們打破了過去自己對畫圖的成見〈有些孩子“認為”自己是不會畫圖的,有些孩子看得出來被訓練框架,在沒有光的關係下,也一定會畫出陰影〉在課堂上,他們沒有自由可拒絕做任何一項被指派的功課,但是,只要能在時間中完成功課,我絕對允許他們自在思考、把想法落實。
這星期,有機會講《論語》陽貨篇與衛靈公篇的各一則。講地理與介紹菜色時,也剛好用上不少成語,所以又和他們探討了幾個字。我們一起想,這些字在生活中,是如何演變成今天的多義?何以這種情況,不用這個字,要用那個字;而一組成語,是不是非要如此排列用字的順序不可?無論可與不可,孩子們都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再進入腦中時,相信他們已經嚐試了另一種讀書的方法了。
供餐日這一天的早上,我給他們考了一場試,進廚房,安靜專心的完成八項工作,他們做的很好,只有一兩個小朋友要在工作的細緻度上再受指導。明天,我們就會以星期五的工作成果,做為反省的根據,找到使工作品質進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