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小米粉把工作都備齊之後,看到她提步上階,邊走邊說:「Bubu老師,那我到二樓去看妳那些書了。」聽她說話的時候,我正坐在一樓的餐桌上整理文件,迎面看到中庭深淺的綠色正在夕陽斜照下穩穩綻放著美好的顏色,那從視覺傳來的喜悅與靜美,讓我忍不住對小米粉說:「妳要不要把想看的書拿下來,不要錯過抬頭就可以看到的美麗,這顏色大概只能維持一個小時。」顏色總在光照裡不停變化。
對我來說,黃昏是一天中最美的時段,也是我難得擁有的享受;對於黃昏,我有一種戀慕與渴望。
雖然以截至目前的一生來說,我在黃昏所感受的經驗的確難過遠比快樂多,忙碌也比悠閒多很多,但也許是因為這樣,所以我更了解黃昏的可貴;我下定決心,要在五十歲後讓我的黃昏生活,有著自己渴望的安適與穩定。
童年時,黃昏於我是孤寂恐懼的。
爸媽終年忙碌,我放學後總是趕著把功課與所有的家事都做完,為的是怕天黑之前不能離開那使我感到害怕的日式大房子〈想來我做家事的身手完全得力與自幼環境的訓練有素,所以,壓力並不那麼可怕,它使人產生適者生存必要的進步〉除了兄姐回家的寒暑假除外,我總在黃昏時等在院子門口的那棵老榕樹下。那榕樹又大又老,在空中飄蕩的鬚眉,對我來說是另一種無名的恐懼,所以,除了成大榕園那棵形體極美的大榕樹之外,我從沒愛上過另一棵榕樹。
十二歲離家到台北住校後,黃昏是我想家哭泣的時間。
孩子的心很小,受不住某些成長後可以理解的狀況,當時,我只日日擔心家裡的家事那麼多,誰來幫忙碌的母親呢?我們那隻的麒麟尾的虎斑貓,可會在黃昏代替我等在媽媽回來的庭前樹下;我完全分不清擔心與想家的感覺,但這種擔心是好的,它使一個孩子對家庭的情感轉化成責任,雖然對年幼的孩子來說有些沉重,卻使成長的質地緊密了;性格堅強豈是輕鬆綁個蝴蝶結就可以相贈的禮物?那是歲月裡因苦樂相伴而對生活境遇有合理解讀能力的蘊釀。
當了母親後,黃昏是我永不停息的忙碌時刻。
我有母親的職責,又剛好工作不只無法在黃昏休息,更是另一個忙碌高峰的啟程,所以,當我看到別人日落而息時,不只替他們感到高興,心裡也好羨慕;如果偶遇朝九晚五,工作之後卻倦於生活的人,我心裡的確會暗怪他們的不知惜福。我總想著,如果我能在黃昏離開工作,好好生活,我一定會珍惜的。
我愛黃昏,一定有某些成份是因為牛的習性,十幾年前讀陳冠學的「田園之秋」,與他相伴生活的牛哥,日未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是我所想望的,但那些年,我沉浸在一個母親經營黃昏的喜悅與對工作的熱情中,我知道我可以把對黃昏的愛昇華為日後的嚮往;我知道,我還不到悠然看夕照的年齡。
那嚮往終於在我心平氣和的努力之下慢慢近了,如今除了外出演講,因為行程而擔誤的時間之外,日落黃昏時,我總可以像一隻牛一樣,在努力工作一天之後,安心歇息。
我愛黃昏,一生都想著要細細體會黃昏的光景之美與休憩的恬靜,但是,如果不是因為我已經在過去幾十年裡的黃昏了解了辛勞與付出的意義,我又怎能像現在這樣了解暮色初起時,人的心靈可以有一片寧靜的極美呢?
所以,有時我不禁自問,我戀的倒底是黃昏,還是人應該努力才得休息、人該在不同的階段盡不同的責任那份最簡單的生活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