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兩個星期,我在台積電的社內雜誌當駐站作家,陸續回答了許多問題。

在寫下這些問題的答案時,我想到花園裡常有的討論。我整理出其中一部份的答案與大家分享,沒有把問題特別貼是因為沒有徵求過提問者的同意。


關於時間與生活規劃 

在看待教養問題的時候,我們最容易忽略「時間」所造成的結果,我們想要的是一時一刻就能解決的方法,卻忘了孩子之所有這些問題,是從過去累積而來的,因此改變也需要相對的時間與更多的耐心。
有些父母喜歡把孩子當成一個「難題」來「解決」,我傾向於把教養的大小問題當成一個雕塑的過程。培養一個我們期望中的孩子一如培養一個理想中的自己,是要一點一滴修正、增加的。
跟孩子溝通到什麼程度與孩子的年齡有關,不要以為任何年齡的溝通都會一樣暢通。「溝通」是一種互相了解的思想渠道,是慢慢挖、隨著年齡與實際作工才能加大負荷的通路。
所以,我在埋首教養中工作了好多年後,才感覺到責任輕鬆了一點,親子可以分享的經驗與通道也越來越多。

*      *      *

我想對父母來說最困難的是自己期望的教養方式能與生活條件能密切配合。而不是哪一種形式最好。以我來說,再困難也希望把孩子帶在身邊,所以我就不能選擇朝九晚五的工作。
自己創業雖然時間較為自由,但精神的負荷很大。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選擇的問題。
先做一個自己最想要的選擇,然後在選擇中規劃時間,這就是我二十一年來面對生活所想所做的事。
我可以學習別人的精神,但我得用自己的方法。因為自己的生活只有自己最清楚;我的目標該如何達到生活中的最高效益。

*      *      *

我在很多場合都聽到父母有這樣的分享,大家口中的親子生活就像個戰場、命令與喧囂聲不斷。我想,面對這個階段的生活就有點像都市的顛峰時間,你會發現,如果我們提早一點出發,可以早早就到辦公室;但是如果一定要把時間算的逼緊,就永遠是緊張忙亂地在最後一刻才抵達〈甚或遲到〉。 我面對忙碌的方法就是提前準備。越知道自己可能的忙碌,就越會提前做準備。因為我不想把自己逼到暴躁。

*     *      *
不管是提前一點起床或每晚為隔天的生活做好準備,我知道從容才能平靜。我經營生活最大的想法是“為家人服務”。
當我發現自己的“做”與“不做”可以改變家人的生活品質時,我對那些平凡小事更加珍愛。很多人奇怪為什麼我不覺得那些生活勞務是很累的,我想就是因為我把更多的注意力用來感受,我看到付出與實作所帶給家人的快樂。我也是在母親這樣辛勤付出中長大的,因此更能了解這是做為母親的責任與榮耀。

關於溝通

請讓我把妳的問題分成兩部份。首先是看孩子“不順眼”的討論。
當我們心裡有一個隱憂,又沒有徹底面對時,就很容易演變成這種反應。一回到家,看這、看那都不對勁,心裡想的是:「你難道不能….嗎?」雖然你講了好幾個細節,但所有的挑剔都在訴求你對孩子「馬馬虎虎」、不謹慎的反感,而且,我相信這個感覺也讓你對他的成長、對養成的習性非常擔心。那擔心壓迫著你,但你一方面卻怕自己講的過度,所以,忍不住的時候就釋放出一些怒氣,於是變得瑣瑣碎碎的叨唸。
如果我是你,我會跟孩子好好談談。先講大的、整體的擔憂,再告訴他,這擔憂不是沒有根據的,因為妳已經在生活中看到各種行為中的反應。我想,雖然生活中的教養問題的確是很細密瑣碎,但我們處理的方法卻不能因此而毫無重點,見一樣、講一樣。

最重要的是,不要讓你的擔心壓住自己,每次只面對一點點,這一點點的發洩卻不斷在生活中反覆。

*       *         *

制止與引導前進是不同的,但是父母卻多半願意把時間與精力拿來制止孩子。
我看到一個母親想要孩子安靜,她說的是:「閉嘴!安靜」而不是:「對不起!媽媽現在要看一份重要的東西,你可以幫忙我專心嗎?」或其他可以解說得更清楚、安排得更具體的方法與話語。 不管年齡的大小,孩子需要的溝通都不是簡單的制止或同意,試著告訴孩子你的狀況及他該做的下一步,這會幫助你和孩子更清楚你們該如何同工。

關於壓力

我的筆記中有一句話說得很好 
 

我一聽人嘆氣說:「人生好苦!」就想問他:「和什麼相比?」
不是我不了解你所的壓力,但是我相信每個人的生活都一樣,要一步步經歷、克服這些問題。對我來說,「做」與「面對」就是解壓唯一的方法。

*     *      *

我也常常在夢中工作,倒是沒有想過該如何紓解,但會提醒自己該更早把工作安排好。
也許是因為工作總是密集,所以我也因此更能感受到偷得空閒時的樂趣。
我相信這是人生中某一個階段必然要經歷的考驗,往後展望吧!看到自己從中磨出的能力,也是一種安慰與獲得。

關於適應

雖然小一是一個啟程、一個新的開始,但不需要把孩子的不適應當做必然會發生的狀況,或他一定扛不起的擔子。
媽媽的著急與擔心,有時候會是他們更大的壓力。
上學了,妳的腳步踩得比他快,所有的東西他還沒能弄好,你已幫他搶先做完,孩子會在這快得讓人頭昏的節奏中亂了方寸,找不到學習的途徑。
不要擔心,只要你每天保持跟他好好談話、了解他的狀況,他很快就會適應的。

我今年也有個要上「一年級」的小朋友,她隻身要去羅德島上大一。雖然我也擔心適應的問題,但是,我只能幫得剛剛好。
讓我們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