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1057501_m
771057506_m
〈校園──Abby攝〉

Abby去探望Pony這三天,我每天都覺得特別開心,好像原本放在兩地的牽掛有了一個安心的去處。因為是假日,孩子早晚會在Skype上跟我們聊聊,如果看到台東爸媽的Skype也在線上,她們就大喊:「我們把阿公、阿媽加進來!」只有這個時候我才會覺得,世界其實沒有那麼大;孩子也沒有離我們那麼遠。

 

昨天晚上,我十點左右找到Abby,這是東岸的早上十點。Pony八點已去上課,無法送姐姐,Abby自己準備著要去搭十二點的飛機回費城。我叮嚀她一路小心,掛斷電話後順手整理了一下書桌與明天的工作單,也準備去休息。

 

一早起來再打開電腦的時候,e-mail中已捎來簡短的平安家書

Dear mami and dadi,
I’m home safely!!!
love you,
Abby


還有她在帕維敦斯拍下的照片。看著這些照片,我想起上個月Eric在同一個地點、同樣的活動中也拍下不少照片,父女倆穿梭過鏡頭,好像展開一場不一樣的對話。

 

Abby常讓我感到驚訝,在這之前,我們從來沒有發現過她如此喜歡拍照。或許是因為她總是不停地探索自己,所以我便很興味地等著她的改變與成長。

 

中學時小提琴拉得很好的Abby,跳起舞來卻跟我一樣,只能用笨手笨腳來形容。我沒有想過她上大學後會去參加學校的舞蹈社。妹妹告訴我,姐姐實在「太會跳舞了!」到現在,我還沒能在腦中勾勒出我女兒跳舞時幾乎可以彎腰至地的景象。

 

從小到大,Abby也非常不喜歡烹飪、家事,但是看過我三本書的朋友都知道,我唯一不讓孩子借用的,就是「真實生活」的時間,家事教育絕不能從知識教育中退讓。那段期間,我知道她有責任感,但也知道她實在不喜歡這些工作。但人不可能一輩子都能只挑自己喜歡的事做,所以就從不停止勉強她去負擔應有的責任。

我完全沒有想到,她上了大學之後,變得如此喜歡烹飪。不久之後,我將為國語日報開一個「親子廚房」的專欄,這幾天正在試稿,在開場的文章中,我就以Abby為例,寫下我之所以想分享這種教育最好的理由:

我的大女兒Abby今年上大四,除了認真讀書之外還兼有一份工作,雖然生活如此忙碌,但她仍然堅持下廚打理自己的餐食。她告訴我,這當中有兩個非常好的理由:從經濟的角度上來說,這的確可以省下不少錢;從精神的角度上再看,當自己每天從坐著從事腦力的活動中再回到廚房的操作時,身心都得到最好的休息。
 

喜歡寫作或烹飪,Abby會開心地說:「媽媽我像妳!」當爸爸稱讚她照片拍得很不錯的時候,這個常常把頭歪在爸爸肩上的大女孩又會開心地笑著說:「我有爸爸的遺傳!」

 

我喜歡看他們父女各自捕捉的人間一瞬,我更高興因為有同樣的喜好,親子之間在言語之外還有更多的心靈相通。

 

 

 


〈WaterFire──Abby〉

沿著RISD校園一側的河上水火夜景是Providence居民重要的活動,上個月我們停留的最後一天巧遇年度中最大的一次歡慶,這個月Abby去探望妹妹時又剛好遇到今年最後一次的Waterfire。雖然父女不能在同一個時空下按下各自的快門,但鏡頭下還是看到了某些心靈上的默契。

〈點火前的黃昏河上──Er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