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三號牟老師為「週期表」演講之後,我把會中的照片整理貼出,也寫了信謝謝老師。

四號已出發抵達南京的牟老師收到信後很快回覆。雖然這段話我已在昨天的回應中貼過,為了可能錯過的朋友,在正文中再貼一次。

I thought my talk on Saturday was just the
begining. It was meaningful and I hope I succeeded
in getting some people interested in reading. To get
to deeper level, they have to read more carefully. I
would be happy to dicuss with your readers──牟老師來自南京的信

在信中,老師說願意繼續與我們做深度的閱讀分享,並提及是義務的帶領。我覺得好感謝,相信大家也能體會當中的感動。

我讀信的時候想起那天牟老師在演講中提到,猶太教定期聚會的讀經就是一種古老的讀書會,Rabbi帶著大家在桌前一起讀Torah中的經文。我很希望即使大家無法常常聚在一起面對面討論,也能利用網路的便利來分享讀後的心得。

演講前,我與好友惠蘋談起這本書,我建議跳過王先生的導讀與第一章,先進入故事性比較強的幾篇〈我自己覺得先讀最後一章「碳」也不錯〉演講中,牟老師也建議先跳過第一章。所以,如果有朋友正「卡」在那龐雜的第一章而感到窒礙難行、讀不出樂趣,請試試這個建議。

演講的錄音在兩天後才能收到,很抱歉無法在今天為大家貼上。

以下是這個星期收到的心得,我做了一些節錄的整理。有些即使很短,仍讓人感受的開卷的益處與力量。謝謝來信分享的朋友。

《Jade》
牟老師演講完的第一個提問,說到整本書詼諧風趣,感受不到集中營為作者帶來的痛苦。

在我看來,除了鉛、汞、鈦、碳四篇,其他每一篇都帶著一股哀愁。這些機鋒藏在暗處,不經意的在一個轉角出現,篇幅不一定很多,可是如果你仔細看,就會明白「猶太人」與「迫害」是揮之不去的陰影,隨著作者每天的呼吸和他共存。

以下舉幾個例子。

氬 p.3第二段

「順便提一下,對祈禱和披肩的褻瀆和反猶太主義一樣古老,關在集中營的猶太人被沒收披肩以後,黑杉隊便拿來做內褲。」

鋅p.33第三段

「也許可以有更深入的辯論,因為我是猶太人,而她不是。我是那讓鋅反應的雜質,我是鹽粒或芥末。當然是雜質,就在那個月,種族保衛雜誌發行了,到處在談’純’,而我才剛開始以雜質為傲。」

鐵 p.38第一段

「大災難的預兆像霧珠般凝結在屋裡、街頭,在謹慎的言談和昏沉的意識中」

全篇每一段你都可以讀到像這樣充滿哀傷的追憶,直到文末山卓的死。讀這一篇讓我理解什麼是「倖存者的悲傷」。山卓這麼好的人死了,而作者卻活下來。何況,是和山卓的友誼,幫助作者熬過了集中營的困苦。這篇文字愈輕描淡寫,愈顯沉痛,讓人讀後低迴不已。

還有在「鈰」一文的阿拔圖,說著「你永不可氣餒,那有害,所以不道德,簡直是下流。」的阿拔圖,沒能熬過雪地的徒步遷移。

讀到這裡我已經無比哀痛,深深感受到作者經歷過的苦難,是我所無法想像的。

《Emily》
在9年前讀過 《週期表》後一直將它放在書架上顯眼的地方,希望再找機會讀一讀 。直到您提起要組讀書會並邀牟教授來演講,才將它又重讀了起來。

您的鼓勵:“有一天,你會欣慰自己提步時的決心。”讓我鼓起勇氣報名了當天的讀書會。如您所說,第一次的感覺真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但我很高興因為自己的行動,而能夠參與;或許自己在獨自閱讀時沒有特別在某些段落停留,而在別人的觀點上能夠認識。

《璀璨》
那天意外的收穫,除了牟老師的導讀,還看到『矽藻』的美,也讓我對這陌生的單細胞生物產生好奇心,最後上網瞭解,才知道『矽藻』跟現在所謂的『奈米』有著密切的關係…

一本書可以是死死的被擺在書架上,端看取書的人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閱讀,則會產生不同的想法,這是在這次演講會中,我所身身體會到的。

謝謝牟老師『有共同的暗號,陌生人就不再是陌生人了』的經驗分享,謝謝bubu姐讓我因為一本書、一堂演講課,開始對之前不懂且排斥的化學元素產生好奇,也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猶太人的命運有了忿忿不平的情感激發。

更期待我們讀書會將產生的『化學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