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讀書會從三月二十四號開始,已經滿兩個月了。在沒有固定聚會保溫的狀況下,它仍然是一只紅泥小火爐;每週都有書與心之間的連結,不斷分享而出。

謝謝大家,不是因為你們大力支持這個無形的「會」,而是你們花時間為我們開啟自己與閱讀的小窗,讓我們也能看到憑欄之處的風光。

【週期表】
Joy

跟大多數的媽媽一樣,會看週期表這本書是因為參加了Bubu的讀書會。我想,這應該是我看過的書裡面最需要深度思考的一本書了。領完書後看了幾篇,仍是無法一窺門內的意涵,所以,北上參加了牟老師的分享。牟老師的導讀,真的是替我開了一扇門,使我能夠一章章慢慢看下去。而March也鼓勵我用自己的心意去讀這本書,猶如她帶我們讀詩一樣,從不以詩逆志,每個人皆有自己的生活可以連結出自己的領會。

 

我想要分享的是P143鉻這一篇,這是我目前最有感想的一篇。作者為了研究油漆「肝化」現象,從成分鉻酸鹽和樹脂的來源去研究。樹脂沒問題,而鉻酸鹽的檢驗數據卻標準的讓作者懷疑。是這樣形容的〜「看到這作孽的數據,我這化學家肚裡發毛」。看到這裡不免讓人莞爾,李維在形容事情總是這麼樣的直接又貼切。後來找到肝化產生的問題,也找到治理的方法,就是加入氯化銨,從此氯化銨就正式訂定為添加劑以防肝化,但是李維在研究這一批病態漆的報告卻消失了,只留下一個公式,那就是〜以鉻為基底的防鏽油漆配方要加入氯化銨。其實,在之後的鉻酸鹽成分如果是正確的,根本是不需要加氯化銨的,加了可能還有害呢!

 

常常,我們會遵循古老傳統的說法去做一件事,或者去看一件事情,不曾去思考他是否合理而跟著做。譬如書中提到的:糖果紙的顏色、男女襯衫釦子不同邊、通心粉配乳酪等等,承襲了久遠的做法,讓人覺得理所當然,不容置疑。所以,即便是有點懷疑也會矇著眼睛說服自己,我也是這樣的。但透過這一篇,我看到了作者的思維〜因為有疑問而去找出問題癥結,所帶來的的趣味。這使我聯想到Bubu的安家之歌裡有提到一段,朋友說起曼谷沒有搬家公司,如果要搬家得自己去借用小發財車。而Bubu完全沒有聽信那位朋友的經驗,因為以常識來判斷這是不可能的事,而泰國人竟然可以把搬家藝術發展到這種極致。我不免想,要是換成我呀,肯定就聽了朋友的話了。^_^

 

我自己把這兩本書的部分內容在生活上做了連結,其實想法是相同的,這帶給我不同以往的思考模式,今後我在判斷事情上也應該學習用合理性與否來思考,我想這也會為我的生活帶來一些趣味,正如同Bubu希望我們能當個有趣的父母一樣,這些竟然是有異曲同工的妙處,而我也漸漸體會Bubu帶領大家讀週期表的初衷了。

Kotoko

其實我是一個物理化學都很糟的人,但是bubu姐說要讀<週期表>,我卻一點都不耽心,想必讀這本書一定有妳的意涵在。

只是越是想讀出它的意涵,就覺得離它越遠…….哎!就像是努力想欣賞一幅名畫,而眼前出現儘是色彩的浮動,色彩的感動離我好遠……

 

後來,回到了我喜歡的那篇—”鐵”—,重覆閱讀是因為我有位像山卓般的女性朋友,我一直都無法很貼切的去描述這樣的朋友,直到看到李維是如此精準的藉由一些事件,傳達出山卓特殊的性格和面對生活的方式,教人狂喜,尤其是在故事最後一段他說「今天我知道想用文字編織一個人,讓他在紙上活起來,尤其是山卓,是完全無望的」聽來令我起疙瘩,一段對朋友很棒的激賞和讚嘆!

 

整篇文章裡,我一直看到不同的好友出現在文章中,每個不同的人格特質的朋友,都在影響著我對人生的眼界,能對朋友真心的欣賞,也常使我滿心的愉悅~~依我的年歲有這些朋友引領著,總是很感激!

 

如在第44頁山卓對李維說「如果沒把精力耗光,他就會覺得浪費了一天…努力運動會耗掉肥油,眼球就陷回眼座變得銳利。」這段話也會讓我聯想到bubu姐, 正好新書裡頭提到的「一日不做,一日不食」雖然是宗教上的修行,而bubu姐的生活卻無意中完全貼合了這個方向……

 

其實這也是我在花園裡瀏覽的這段日子裡對bubu姐的感受,瘦弱的我以前常替自己劃框制限的,認為自己只能在有限的體力裡做有限的事,那種千手觀音的事大概與我無緣,直到遇到bubu姐以後才能漸漸自我破除框框,我想意志力是可以磨練的,自我期許也是可以提高的,現在開始應該都不晚才是!

雖說是由自己的生活經驗去感受週期表,好像有點逆道而行的去認識週期表,但是也有越嚼越有滋味的趨向,希望能慢慢的嚼出它的好味道!

璀璨

先來談談一個題外話,是我在聽完演講會後的第一個男士提問所觸及到的一個感受跟疑問。『為什麼這本書讀來詼諧生動,卻完全感受不到作者在集中營那痛苦的感受?』
 

聽他對牟老師的提問後,不知為什麼的,我此時腦海裡浮現的是之前一部喜愛的義大利電影『美麗人生』,劇情描寫著一位同樣是猶太人的父親,全家被送進了集中營,身為父親將兒子藏在集中營裡,為了不讓孩子感受到集中營的恐怖,利用集點一千分就能換取一部真的坦克車的遊戲方式來幫他的兒子度過集中營那黑暗的一面後來美軍攻進裡面,救出倖存的人,而孩子的父親卻早已不幸死於德軍的槍口下。

雖然『美麗人生』是一部電影,真實性不可考,但是,我心裡免不了產生了一個疑問:『是所有的猶太人都這麼樂觀嗎?還是義大利人的幽默文化?還是遇過戰爭的許多人都比較樂觀,就像佐賀的阿嬤一樣?還有,福利很好的瑞士和有最快樂的國家之名的芬蘭,為什麼自殺率同樣很高?而常有戰爭的以色列和埃及,反而自殺率不高』

我不清楚,或許對此有研究的朋友可以跟我分享,又或許這將激發我的另一個好奇心去尋求解答

對於李維如迷一般的死亡,有的人說是自殺,有的懷疑他殺,但是我卻比較傾向懷疑那只是一場『意外的墜落』,可能是當時的李維正在寫作,郵差的到來提醒了他該起來動一動了,所以他就走出門外,站在樓梯間,對著樓梯往下望,然後不小心掉入了螺旋梯那美麗的漩渦之中結果這樣的意外,卻被解讀成自殺怎麼說著說著我好像成了『鉻』章節裡的油漆偵探,我想這錯誤的不可考,或許只有李維他自己知道了。

這本書,剛拿到時,我抱著一顆期待且迫切的心,想好好的大快朵頤,怎知,才翻開了第一章『氬』,我傻了,這些文字完全高估我的水平,這些比國中讀文言文還難懂的文字,讓我除了感受到咬合困難,還有種難以下嚥的感受,更別談消化吸收了這對文字本身就理解得慢的我而言,真的有種吃力不討好的感受,記得,最後我是抱著書睡著的
 

之後的兩個星期,我因正忙著舊家改造的事,所以幾乎都沒空理這本書,即使我把它擺在最明顯的地方,提醒自己好吧!我承認當時我真的有種挫敗不想理會的意味,故意冷落了它。
 

後來,是看到Bubu將請牟老師來演講,又說希望來參加的朋友能多少讀點內容,好在當日有些心得交流。所以,我這才又燃起的一些鬥志,決定跟書中的文字好好抗拒一番,也期待當日參加聽講會時, 能跟 老師和所有的讀書會朋友有些『交集』。

所以要參加演講會的前幾天,一有空,我就抱著它啃,然後好不容易啃到一百多頁。雖然說後面的幾章,並沒第一章那麼難理解,但是,我仍在好幾段的文字上來回的徘徊了好幾遍,可能是我的心不夠靜,也可能是我本身對文字的反應就是來得比較慢熱

現在粗略的看完了它,心中有了很多被激盪起來的東西,不知是對還是錯的反應,也有可能會在多看幾遍後,這樣的反應將有所不同,但是粗略的,我能很明顯的感受到作者心中的吶喊『就因為我被注入不同的血液,我就必須被視為雜質,被不平等的看待』

【尋找地球刻度的人】

hinlin

看到第二本書的閱讀分享已經要開始了,我想也該給自己一點壓力寫一篇作業,”週期表尋找地球刻度的人兩本書我都有的,讀著大家對週期表的討論,總是想著 : 好吧!下星期再說吧!時間在忙忙碌碌中過去,日子也沒有閒著,中間又穿插把爸爸同事剛帶來的我的工作是母親讀完,和自己生活經驗貼近的書總是比較吸引人!

 

昨天帶爸爸從台灣來的兩位同事走平江路到蘇州博物館 ,宋朝的宋刻平江圖(現存歷史最久最完整的城市平面圖)就有著平江路的雙橋(兩橋橋孔一圓一方),走在這樣一條兩千多年前伍子胥建城就存在的歷史長廊,石板路和石拱橋的橋面可能是新翻修的,但仍無損於行走於其間的樂趣,沿路參觀了評彈博物館和昆曲博物館之後來到貝聿銘親自設計的蘇州博物館 ,豐富的館藏記錄了遠古,明清到現代的蘇州風貌.

 

在初讀尋找地球刻度的人這本書的時候,被高潮迭起的故事情節所吸引,到底用什麼方法才能解開經度之謎呢?除了希望找到真正的答案,書中也對人性做了許多精采的描述,讓人很想趕快往下讀,如果不能親自到訪格林威治,透過閱讀也一樣可以了解前人所作的努力,就像我們到博物館參觀一樣,也可以略為領略先人的智慧.

 

作者在最後一章提到參考過許多記錄片和圖片等資料之後,終於目睹哈理遜一家的真面目,不禁眼淚奪眶而出,在它們之間徘徊低吟好幾個鐘頭.我想到每次到訪園林之前,總是會再次地翻閱手邊的參考書“,記下要找的和要看的重點,仔細地尋找上回沒找到的漏窗或脊飾,通常孩子們也會很熱心地觀察和比對,有一回在獅子林,旅行團大都已經離開準備去吃午餐,人山人海的園林恢復了原有的寂靜,孩子們在迴廊中嬉戲,這時候雖然不是徘徊低吟“,至少有了一點閒情逸致.

 

在閱讀當中還想到一些插曲,溫度的影響:

(1)今年一月份左右蘇州的平均溫度大約在十度以下,那一陣子我的數位相機老是出問題,於是我們決定回台灣過年時要添購一部新的.說也奇怪,回到台灣兩個月,相機表現得很好沒出狀況,現在想想可能是溫度太低所造成的.

(2)那一陣子房東提供的洗衣機也老是罷工,冬天的衣服又厚重,一次洗多一點的衣服(滿格是四格)就會有脫水脫不乾的情形,如果改洗兩格或三格的衣服,才能運作良好,不知道是不是也是因為氣溫低的關係,從三月底回來到現在,洗衣機功能又恢復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