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是上個月為非凡e週刊寫的,希望也能跟大家分享這份工作心得。
我常常跟孩子分享自己在工作中看到的事物或體會,這些感受的傳遞與自省,一直是我在教養上最好的著力點。
去年底,我開始裝修北遷後的新居。建設公司雖然有許多理想美麗的廣告詞,但那些設想離真正實用的生活還有一段遙遠的距離。新房子需要二次施工的部份非常多,我不得不調用南部的工班來支援某些裝修的工作。
工作進行了幾天之後,有個木工師傅拿著一條電線走到我身邊,他似乎在提防外面走動的人聽見我們的談話,悄悄低聲地對我抱怨說:「現在北部沒有人在用這種電線了啦。」我回問他:「那你們都用哪一種?」他一臉神秘又莫可奈何地笑了笑,像自言自語那樣低喃著說:「啊….,不說啦!說了人家也不會要聽。」那個「人家」很顯然指的是與我有過好幾次工作配合的水電師傅。
這前前後後自相矛盾的話,讓我覺得有些煩躁,心中浮起了一個詞──讓人穿小鞋。我奇怪為什麼在工作中,放開心懷溝通對某些人來說總是那麼困難;他們花時間來說三道四、為難別人,把原本可以一講就通的事變得複雜難理。
在這場裝修工作中,木工是台北的工班,而水電是台南來的師傅。雖然表面上大家客客氣氣的,但是三番兩次的低語暗示中,我感覺到木工非常不樂意外地師傅的參與。
這種莫名其妙的杯葛在任何工作團隊中都不少見,但情形會不會惡化卻總有個關鍵人物。我望著期待吹皺一池春水的木工師傅,知道此時自己的態度十分重要。所以我穩住自己的情緒,和悅地對他說:「南部來的人也許不懂,如果你肯教,他們就能學到新的方法。我知道他們對這裡的材料行不熟,我可以出去幫忙找你說的那種電線。」他原本控低身子,打算更進一步要再說些什麼的,聽完我的回應,突然有些沒趣地走開了。
在工作中,看重成果的人總是公平、可以坦然地對事不對人,所以,溝通不需要背地繞遠路。他們也不會樂意把時間花在人際之間的為難上,只把眼光集中在合作所產生的力量;恨不得每一個人都能貢獻智慧與心力,好讓工作順利地達到最好的成果。
在工作中,看重成果的人總是公平、可以坦然地對事不對人,所以,溝通不需要背地繞遠路。他們也不會樂意把時間花在人際之間的為難上,只把眼光集中在合作所產生的力量;恨不得每一個人都能貢獻智慧與心力,好讓工作順利地達到最好的成果。
「虛耗」是個精確的字眼,在無法同心、閒言閒語的職場中,「虛耗」同時代表了「時間成本」與「智慧成本」的浪費。不在乎這些成本的職場,通常會花許多時間來傳遞彼此抱怨的訊息,卻不緊張工作是否順利達到預計的目標。有時候甚至還會不惜以工作的損失來證明自己對他人的批評是公正的。
無論是員工或是老闆,一個人如果能對這種現象保持良好的自省能力,成功的機會必然是比較大的。而在職場中,開放的工作心胸得靠「提倡」與「以身作則」來形成一種風氣。
離開學校後,我陸續工作了二十四年,遇到過行事很有遠見的人,也共事過見樹不見林的伙伴。我把這些經驗與觀察都牢牢記在心中,期待自己對人對事都能保持良好的自省力。我也越來越確定,心胸開放不只讓自己的工作能力日有所進,如果遇到工作觀點不同的人,我也不再因為混淆「客觀的意見」與「個人的認同」而感到不愉快。
以下的照片是接續上兩個星期所談的那個舊屋換裝故事
以下的照片是接續上兩個星期所談的那個舊屋換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