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y與Pony大一時在校園找路的記憶〈2005年與2008年〉
昨天早上九點,我與六十幾位大一導師一起探討如何幫助新鮮人更順利地進入新的生活旅程。因為要趕11:39分從烏日出發的高鐵,我覺得自己簡直可以用「落荒而逃」來形容離開講台的樣子;我匆匆地丟下一個希望就走了──大學是一個孩子人生定位的關鍵期,有的時候一位老師的幫助能比父母更有用,希望各位老師能了解他們、幫助他們、影響他們。
學校的司機李先生載著我往高鐵去的路上,我很後悔受邀約的當時沒有建議更合適的講者;這場演講應該是我的好友月仁而不是我。月仁不只是大學生的媽媽,在成大醫學院任教這些年,她對學生的付出讓我非常感動,她的先生李醫師更是愛屋及烏地陪伴著月仁的關懷行動,我常說月仁的學生運氣真好,買一送一;有月仁像家長一樣地照顧,又有李醫師可以提供學醫與行醫的心路經驗;難得的是,他們夫婦對教育同樣充滿熱情。
兩個女兒沒有在台灣受大學教育,而對於國外教育,我的經驗與理解是,精神上足以師法的我們可以借鏡,其他的則要能分析成果後面所付出的成本,否則這些經驗移植來也不會成功,因為實質的條件太不相同,所以我不多談美國的大學生,我談從「家長」的角度所出發的期待,對於一個年輕生命來說,家長放手的時候,多麼希望學校能誠摯地接手,以更成熟的啟發和不同的力量來完成整個社會對於一個青年的教育期待。
不過,我是深信教育有奇蹟一樣的力量。3月的時候,我因為金鼎獎的評審而有機會了解到台灣出版業對於教育的投入與之前並不深入的教育概況,我從中得到很多深刻的認識。五月的時候,我很幸運地又受邀去評審優良教師獎,有機會實地去訪視不同的高中高職,使我真正看到了身為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不容易,以及一位好老師的能量真是非常驚人;平心而論,我認為要在這些老師當中選出一位「最好」的,也許是並不需要也不可能的,說不定公佈評審所有的訪視報告,對於關心教育的人是更好的參考;我們需要知道的,並不是優良老師是哪一位,而是了解這一群教育者日日默默付出的實務。每當我想起一場場的訪視過程,我的心裡總會感覺到溫暖與豐富。
教師是從關懷引發改變,從改變造福社會的;不看輕學生的老師最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