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ny從羅德島傳來給新書的圖稿,畫裡這小女孩正奔向另一頭敞臂迎接她的母親。Pony再三交待我,如果要重排畫面,小女孩與母親的距離一定不能改變太多,因為如果拉得太近,母親手臂的姿勢就不對了。
在skype上,我看著她的臉,聽得很入神。奇怪自己怎麼不曾想過這樣的事,也奇怪為什麼她從小就常常對我解釋這樣的細節;原來親子真的可以在生活中,一點一滴互相教導、加深了解的。
第一次小廚師的活動結束了,我把心得做了一番整理,小朋友寄來的感想,也都一一保留了起來。
下一次的小廚師是二月二十八日的午餐。雖然我們對外供餐,但教學的部份並不開放。這一組小朋友的教學由我長期認養,他們是經由美玲安排,我有緣認識的一群「北投追風少年」。我帶過他們做韓國泡菜,做壽司,如今自己有個小小的安定地,希望能盡快再度與他們同工。以後每個月,我們會有一次小廚師是專給這些孩子的活動,那天對外營業的午餐,就由他們來擔綱。
另外,我們每個月也會有一次小廚師開放給其他小朋友自由報名。因為場地的限制與期待能有更周到的帶領,我將把人數縮減到十二人。我也會盡快把一個學期四次的時間貼出讓大家選擇。
以下這篇是給國語日報專欄的文章。因為有讀者看到後,來信問我會不會貼上花園,所以我把它用來做為第一次小廚師活動的分享結語,期待──教養的路上,讓我們一起實作、一起慢慢做。
教出能幹的孩子
除了跟媽媽下廚之外,小小孩還能幫什麼家務呢?許多媽媽問過我類似的問題;看得出來,如果能透過生活教養出更能幹的孩子,母親們是非常願意孩子多參與生活的。
我的第一本書所用的書名「媽媽是最初的老師」,是我小時候在母親的日文雜誌中讀到的一句話。記得那是一幅跨頁的照片,照片中的小女孩大約四、五歲。蘋果臉上、齊眉的瀏海下,一雙漂亮的眼睛專注地望著自己的雙手,她剛燙好一方小手帕,正細心地折疊整齊。
對我來說,這是非常熟悉的生活氣氛與場景,而那熨斗廣告上的標語:「媽媽是最初的老師」也正是我對母親最深刻的認識。
讓小小孩燙小手帕,這太危險了吧?相信一定有父母要問。我自己對這個問題並沒有標準的答案。但從自己的經驗與觀察中,我發現,有些孩子三歲就能做許多事,有些孩子卻即使長得很大、很大了,也還會給人一種無法交重的感覺。
我相信,成長需要一定的過程與經驗,當一個小小孩能做別人眼中看起來頗危險的工作,是因為他的身旁有大人願意全心全意地陪伴與教導,因此他累積經驗的起點就比別人早一些。而有些孩子因為一直受著保護或缺乏教導,以致年齡與形體看起來都已經夠大時,才被發現竟然有許多生活事都不會;我最不捨得一個孩子陷於這種無法被信任的尷尬。
我是家裡四個孩子中的老么,從小學做家事是跟在哥哥姐姐之後。媽媽會派給我適合的工作,從來不因為我其實還很小而且幫手夠多,就不讓我參與。即使在我不夠高,無法深探餐桌、收拾所有的碗筷時,我卻可以在一邊當接手,讓哥哥收下碗盤交給我,我再把碗送往水槽給大姐洗。因為大家信任我,因此我越發知道要小心謹慎地完成手中的任務。一直以來,我總是很習慣讓小小孩擔任其他大人以為不可的工作,我猜想這跟自己從小受信任有很大的關係。
童年的每個黃昏,我們四個兄弟姐妹總會合作打掃家裡。當大家在抹擦地板或窗櫺、格子門時,小小的我因為力氣不夠,所以就不擰抹布,但我還是會跟著手足一起開心、起勁地工作。
印象中,還有母親把一堆疊的衣物收進日式起居室,我們幾個孩子便與母親圍成圈、跪坐在榻榻米上。母親仔仔細細、分解動作地示範,教我們如何折衣褲、捲襪子,小小的我,完全為之著迷。
我發現,那些做事該有的專注與細致之感,並不只停留在折衣捲襪那件小小的家務上;它一再影響了我對生活美感的體會,影響了我日後的工作態度。我相信這就是家庭教育最有價值的部份──父母從如何落實看待自己的每一日,傳承給孩子真正的價值與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