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謝謝大家的分享,希望我們從自己發言的真誠做起,使整個社會的溝通方式更溫和、更美好。
回應中其他的問題我會找時間再仔細說明我的想法,謝謝大家。
下星期我們來談「快樂」。
預購的新書「廚房劇場」也是我自己對於快樂的一份了解。廚事是諸多生活工法中的一部份,可惜慢慢從家庭功能中退化了自然的教育。
書分為概念與實作兩大部,在兩部之前,我各寫了一段引言,想在此與大家分享這本書的形成與自己的心願。雖是藉著食物,但生活廣意的豐美才是我的目標。我但願每一個成人都能成為孩子美好生活的引薦者。 概念篇引言
我很希望年輕人學習烹飪,不以追求時尚為目的,而以自己對生活的掌握為出發。有一天,當這些基礎都夠穩固之後,時尚或食尚的敏感必然會自然地會出現在你的出手或品食之間。
學習一項技術,如果先有正確的概念,就能節省摸索的時間。發明家貝爾博士建議大家的學習三部曲:觀察、記憶、比較,也適用於烹飪。所以,在這本書的第一部,我要先談烹飪的概念;相信在讀過這些篇章之後,你會發現它不只適用於“烹飪”,也是一種可以廣泛運用於生活的管理思考。
我從小就害羞,所以,最怕別人以外表來判斷我,因為這常常使我失去某些表現自己的機會。長大之後,我了解到人真正要被檢視的,既非學歷、財富或職位,而是做為一個人,有沒有能力把生活過得很好、能不能確認自己的幸福之感;從此,我對於信心的認識不同了,我對於教育的想法也不同了。
我希望年輕朋友能在價值多元到混淆的社會中,透過生活實務釐清一偏之見,確立品質的意義;不只謀生更懂得生活。我也希望大家能從長計議地經營屬於自己的每一天、每一餐;通過互勉與努力,學習做一個懂得珍惜「物」、「用」、「情」、「感」的生活者。
實作篇引言
通過概念的分享之後,我想回到學習得遵循的方法;了解工法、安排工序。我以八種日常食材來分類這些食譜的練習,希望能幫助你廚房中的演出。
生活全是腳踏實地的事,談生活就不應該離開實作練習;在我們做得熟而生巧之時,創作與快樂自然會出現。
我很喜歡梵谷寫給弟弟提奧的家書,他一直是如此地努力是因為他熱愛生活,不是只用感情在愛,而是用一次又一次的嚐試來表達。所以,有一封信中他對於自己終有一天定能創作出傑作有這樣的傾訴:我努力寫生,這就是我能夠想像我的創作可能會到來的理由。可是要說明習作在哪裡結束,創作從哪裡開始,是不容易的。
對於作菜,我的理解跟梵谷對自己的畫是全然同感的;或說得更真切一點,不只是作菜,我相信生活中所有的創作都得脫胎於用心的習作。
【廚房劇場】新書預購訊息
http://www.wretch.cc/blog/bubutsai/1671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