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現在的小學生在體育課上走不走“平均台”,一個長長像獨木橋一樣的架高窄路,考驗著孩子的膽識與身體的平衡感。回想起來才發現,原來這樣的平衡感是要一直、一直用於我們對於整個人生的掌握;那種戰戰兢兢、手汗直流的景況,原來不只是孩童對有可能跌落的擔憂與恐懼,也是我們做為成人之後還要不斷裝備的認識。
我對於平衡的生活一直有很高的期待,因為我相信只有平衡才能使日子出現安穩的地帶。那並不是一個以任何人的生活為標準的狀況,而是自己對於“能”與“不能”做出選擇,對於“時間”做出應有的決定,讓內在與外在有更好協調的全盤想法。
中文辭典比較不講究定義,但在英文裡,「平衡」的解釋很清楚。也許我們可以注意這幾個自己用得著的字眼“相等的”、“正確的”以及“好的”的比例,用這樣的比例來思考自己的生活。
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希望、責任與許多生活雜項,如果能以這幾個方向為自己找到進步,應該會比較不害怕那獨木下的深淵;生活是一回生、二回熟,信心得自於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