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用DVD架組出一個專給舊讀者文摘用的書架之外,這個書架也是我們自己構思並動手組裝的,包括間照的燈光。
一定有人會問,既然裝潢時請了木工,為什麼不讓他們一起把這些工作完成。
這實在是一個非常難以回答的問題。對我來說,一個家雖然不能樣樣自己動手,但有些地方如果能自己做,感覺就不一樣。DIY使構想與作品之間,縮短到最短的距離。
有了這個書架的構想之後,我們要解決的,仍是那個「果凍」不牢固的問題。實際上,這些層板在第一次放上書後的不到半個小時之內,就垮下過一次。還好,當時我們只試了一層來測測它的載重量。
層板垮了,這不能怪商家。這面牆上的書,搬家公司預估有1公噸。我們起先因為擔心外加腳架不好看,所以只靠它所供應的支撐來上層板。中間那座是落地的,沒有問題,但組合在兩邊的翼板,最後還是得靠外加的腳架來加強承載。
這腳架在書放上後,也不覺得顯眼,但大大增加了安全感
自己動手最大的樂趣應該是,施作之間有許多靈感自然而然會湧現。想起這裡可以加點小東西、那裡可以再變化一下。制式的材料不再是制式的呈現,我們與物品的性格融合在一起了;既不用強調它的品牌,也不用特意隱姓埋名。
我把小P十一年級的畫作掛在走廊的牆面上,去拿書時總會仔細再端詳幾眼,這是我最喜歡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