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跟Eric從園藝店開車離去時,路邊站著一對緊緊相擁的身影,我對自己一閃而過的所見抱持了深度的懷疑,再看一眼時忍不住問Eric:「是一對孩子吧?」他當然看到了,很肯定地回答我說:「是孩子,頂多是國中生。說不定還是小學生呢?」在大白天、大馬路上的店家門口,這樣親膩所帶來的驚訝已不只是年齡的問題,還有更多的「為什麼?」。他們為什麼有這樣的心理需要,是把自己幻想成演員嗎?車過後,我心中有一種揮不去的難受,親眼目睹童年的時間表已經大為變樣的感受雖是早已了解,但見到時一次比一次驚慌。看著更多的孩子早早一腳踩進成人的世界,從此無法回頭;他們不是失去夢幻的能力,而是失去天真的心眼;他們所有經驗都提前之後,卻沒有真正成熟,而以虛無的物質與氣氛留戀著童年的標誌。
如果我們讓童年變成孩子們的一個困難危險的過度期,就沒有孩子願意好好的做個孩子。如今改變的速度越來越快,多數人不再反對讓孩子提前走入一個界線不分明、不加保護的時代,這對父母、家庭或社會,真的是一件好的事嗎?等到那些沒有童年的孩子撫養自己的下一代時,他們會告訴我們他們心中的答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