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不大的書房,桌前一扇大窗迎著曼谷聳立的高樓。這個單屬於自己的小空間,以兩片格子玻璃拉門和其他房間做區隔,關在屋中的我雖然有獨享的安寧,也可以因為玻璃的通透而讓家人知道自己的所在──很喜歡孩子隨時可以找到媽媽說話的感覺。

在書房的左右兩側各有一組兩米半寬與人齊高的書架,架上存放的是我與孩子共享的心靈糧食。書桌上有一部電動縫紉車、一部筆記型電腦、一個用來做鉛筆盒的泰式高腳木盤、兩禎孩子們的合照、和一個用來裝糖果的燻籐小蒸籠;孩子們如果來書房看我,她們會很高興我的蒸籠裡有一些小糖果可以供大家一起享用。

我覺得自己很富足,小書房裡什麼都有,連窗外的綠意都有人免費借給我。家裡這棟大樓和另一棟同式建築不只垂直相連,每一戶起居室外那組八米長的花台所種的花也全都一樣。家家戶戶照顧得宜的各色三角梅,精神抖擻地盛放在離我十數尺之遙的右前側。風季來的時候,我在書桌前靜坐,看著因風捲起的花瓣飄舞在空中,像「落英繽紛」、「春光爛漫」這樣的文字意象才真正落實在我的腦中。

雖然一直有鄰居借景給我,但我始終覺得眼前少了一點屬於自己的春華。察看了一下窗外的餘裕,我其實還有將近一尺深的窗台可以利用,如果有一些開著小花的植物,桌前該會有不一樣的芬芳吧!米白的窗簾襯著綠色的花草,應該也會更顯生動活潑;我於是決定要去六十六巷的園藝店走一趟。

從花圃我載回了五槽陶色的長盆,盆上種的是我選的各種粉藍與淺紫的草花。五槽不多也不少,緊緊排滿了我的窗台,為了防止它們從十八樓掉落,我們還做了一些安全措施,希望從今而後它們開著小小的花,與我在此安家。

一個多月過去了,窗台上的小花果然每日映著燦爛金光陪伴著我,孩子們經過書房回自己房間時,常常會丟下一句:「媽,好漂亮!」而我更是日日充分地享受著她們的生氣和迎風搖曳的姿態。

我想起快樂生活的成本常常不像人們傳述的那麼高,美好的環境也不一定像我們期望地那麼不可及。會不會我們總是輕易就拋棄了一兩個快樂的可能,隨手就毀損一些小小的美麗,因此只好等待那個不可知的「前景」,希望在那個「未來」中,有很多的美好和快樂?

窗台上的小花所帶給我的快樂,不是那為它花費的幾百塊所能相提並論的,因為不能相題並論,所以讓我更相信,過好生活的條件或許就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當我們不放棄任何讓自己賞心悅目的機會時,生活就會為我們開滿希望的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