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ny五個月
我給中時的新書「媽媽上班會更棒」寫序文的時候用「知難而進,採取行動」來做為標題,是因為對於生活中的各種「難」時時有新的體會。
在一邊忙小小孩又同時忙工作的時期,我的回憶中存了很多「小白鞋」、「小白衣」、「小白帽」的影像。
Abby與Pony小的時候我愛給她們穿既白又軟的小皮鞋,戴小白帽。這種鞋現在似乎已不再能看到,是綁鞋帶那種好可愛的嬰兒鞋,最大的尺寸也只能穿到兩歲多,我常用牙膏細刷孩子的小鞋,鞋帶另抽起來用水洗,好像保持鞋的潔白能給自己一份禮物──因為沒有荒廢家務而覺得工作時份外安心。
我平均一日工作十個小時,但孩子的一切如果不親自打點到好,就不能專心工作,因此家務常做到半夜。我可以把這個時間當成「補做」,只因為觀念上還是以家至上,所以我就把深夜的家務做當成「預做」;雖然這只是看法上的小小不同,但是對於自己的心情卻有安定做用;這個安心的禮物,我似乎一輩子都渴求。
今天早上,我與小米粉七點半在市場見面,採購完回工作室忙了些時候又匆匆趕回家。我想在午前幫前天做完手術的Abby洗頭、做午餐,陪她吃完午餐,我又回工作室繼續努力,進進出出之際,想起了工作中的母親都會有的困難;是知難而進吧!只有在「進」中,我們想要的安定會出現;我們的記掛與愛也有了實地可攀爬附著。
Abby三歲半
為上班的媽媽加油──知難而進,採取行動
我寫《我的工作是母親》那年四十七歲,當時已經過了二十年既要照顧孩子又要工作、大家都說是蠟燭兩頭燒的生活。明明走過了一大段職業婦女的路程,書名卻為什麼還是說自己的工作是「母親」呢?
道理其實再簡單不過,張愛玲曾說,天下的女人都是同行。但我想,更具體的同行,是女性進入「當媽媽」這份工作之後的經驗。向來,只有「同行」的人才會看重彼此的意義與了解工作的苦樂,因此更能說出另一種體己行話,就像這本書是寫給既要當媽媽又想工作的朋友──另一種同行,說的是女性生活中的知難而進。作者不是用吶喊加油來給妳精神鼓勵,而是點點到位地教妳如何善用自己的意志與行動。
我跟作者一樣,能勇敢面對教養與工作的問題,全是源於母親的影響,書中有一段話:
母親一直很努力工作,我從她的背影中,學習到了「即使是女性,不管有幾個小孩,只要努力的話,就可以改變人生」。
我的自信,就是來自於母親的生活態度。
妳的孩子,現在,一定正在看著妳的背影。
對於這份影響,我是深有同感的,不只是我看著母親,我的女兒也已長成,她們很早就從我的身上看到身為女性的工作責任、意義與喜樂,如今自己也力行其中。
我們無法違背這個快速前進的社會中,家庭分工或責任結構改變的事實,因此,二選一地討論媽媽去上班或留在家裡比較好,是沒有意義、也有些不夠禮貌的。我相信無論選擇哪一方都有在所難免的遺憾。對有些人來說,育兒期的生活方式是連選擇自由都沒有就得做下的決定,所以,我們可以做到的最好態度,就是對於無論在家照顧孩子、或決定去上班的媽媽,都給予敬意與尊重,也給與予體諒和支持。但如果你已經是一個在工作的媽媽了,這本簡明扼要的小書應該可以提供妳有用的幫助。
在這本書中,無論是心理建設或行動建議,都很小、很具體。務實的建議就要務實地執行,才能得到那簡言中的好處。好比書中所說:「記事本、閱讀、衣服、看牙醫」這一類的小事,很可能不行動的壞影響都早已啟動,我們卻還默默接受、並引發情緒困擾。但我們所希望的改善,是要從「做」而起的,而不是從「想」中得來的。所以,作者就把她要給您的建議,用一個最具鼓勵性的時間點與最積極的方法來催促大家行動,她所用的句型是:「今天開始妳應該這麼做」。方法例如:
用餐的時候,把電視關掉吧!
下午六點過後就不碰電腦。
但願妳看這本書的時候,也把自己的「今天」看得格外重要,一切的改變就從採取行動的「今天」開始。
至於目前在家照顧幼兒的媽媽,我認為這本書也有一種提醒作用,當妳了解職業婦女的腳步如此之快、時間管理嚴謹有效之時,也會提醒生活於不同軌道的自己不能過度懶散。最近看到越來越多年輕媽媽近中午才疏懶地拖著孩子上咖啡廳去吃早午餐,使我不禁為她們的生活微感擔心,我怕她們錯過書中的這句話:
今天開始妳應該這麼做
具體想像一下自己50歲時會是什麼樣子。
也許是因為我正在50歲的生命旅途上寫著這篇序,所以我覺得自己已經了解並驗證:無論是哪一種時間形態中的媽媽,女性在生活中為自己保持活力與進步是非常、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