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一堂課中,小朋友用餐過後的收拾最考驗大家對於合作的理解與實踐;事實上,孩子們的能力次次都使我感到驚訝。 一疊疊餐具從餐廳運往廚房等待清洗的途中,每一個人都得非常小心,除了照顧自己的工作之外,還得避免撞到別人,這種多方的關心就是所謂的「默契」。通常,我都會在洗槽擔任工作調度的提醒者。我的工作不完全是「教」,比較像「交通指揮」,用最實際的建議幫助他們了解收、放、洗、歸位之間的節奏,使整個工作帶能平順流暢。 我們的洗碗機每一籠約可以洗二十幾個大盤或幾十件的小器物,機器從關門按紐到乾劑沖完開門約2分鐘,平均溫度保持在85-90度之間。如果收的那位小朋友不夠快,進洗碗機前的清盤與排放這邊就會堵車,所以,我的責任只是調整一些小動作,穩定軍心,使大家能既小心又快速地進行。 我們稱洗碗機每一次的進出為「開車」,孩子們稱熱氣騰騰洗完的餐具為「新貨」到了,瀰漫工作之間的,除了從洗碗機冒出的熱氣之外,還有情感與動作靈巧的「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