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有太多教養的要點我一時說不完,只能請大家放在床頭,
夜闌人靜時,拿起來細細地讀,對自己、對孩子都是金不換的良書。

 

讀蔡穎卿老師的書是一大享受,因此,接到出版社寄來的書稿,我立刻放下手邊的工作,好好地來犒賞自己一番。

認識蔡老師的人都會被她溫文爾雅的氣質所吸引,她恬靜的舉止好似古代畫冊走出來的仕女。但是她最令人敬佩的是她明辨是非,一絲不苟、堅守原則的做人做事態度,這可以從書中「保護天真」這個例子看出。

孩子最可愛的是純真,是大人最要保護的一點。我曾在一個婚禮上看到花童被畫上了雙眼皮、戴上了假睫毛。她很不自在,我看了也很彆扭,可惜我沒有蔡老師的勇氣,去告訴她的父母純真是最美的。

蔡老師說:「在教育上,直言是必須,但不是甜蜜,而是誠懇」,我覺得太對了。忠言逆耳,人都不喜歡聽不好聽的話,但是沒有人指出來,自己怎麼能改正呢?因為人的眼睛長在前面,只能看見別人的過錯,看不見自己的,人真的是「苦於不自知」,所以才要有鏡子來正衣冠。但是行為的差錯鏡子卻照不出來,它需要別人來指正,誠懇是讓人接受忠告最好的方法。

很多人喜歡用「激將法」,以羞辱貶低孩子去激勵他。我很反對,這是很不可取的,就算他拚著一口氣,最後成功了,這成功的代價也太大,這種心靈的傷痕很難癒合。我們常聽某個成功的人說:「感謝某某當年瞧不起我,不然我不會有今天。」但是我總是想,若是當時罵他的人好好的講,誠懇的勸,他可能一樣成功,但不會悲苦或憤世嫉俗一生,造成人格偏差。孩子都渴望愛和稱讚,得不到時,常會終身不滿足,好像填不滿的溝壑。Bubu老師學校裡的每個孩子是幸福的,因為她的方法是對的。

書中有許多非常好的教育觀念是我們在生活中常常忽略的,比如說「吃飯不論餐食簡單或豐富,都要好好布置餐桌」。這句話使我想起卓別林在一部老電影中演一個流浪漢,雖然窮到沒飯吃,鍋內煮的是破皮鞋,但是用餐時,他仍然掏出手帕,鋪在石頭上,擺上刀叉,正正式式地切那隻皮鞋。

吃是個藝術,中國人說「穿一代,吃三代」,一代有錢懂得穿(俗話說「穿的跟暴發戶一樣」),但是三代有錢才懂得吃。這個吃,除了食材,還包括環境,乾淨是第一要素。其實布置餐桌不難,一張乾淨的桌布、一瓶小花,立刻使人心安靜下來準備接受食物。「色香味」中,色擺在第一位是有道理的。

下面那一句「不挑三揀四,懷著感恩的心享受每一餐」在現在更是重要,因為我們已經遠離農耕的社會階段,不需要自己親自操作便有食物可吃,這使很多孩子不懂得珍惜,對盤中飧挑三揀四、不感恩農人的辛苦。
幾乎所有的宗教在飯前都有感恩的儀式,感謝所有為這一餐所付出的人。這個感恩之心若沒有人教,常被認為是理所當然,因為我有付錢。我母親過世以後,我一直感到很內疚,因為年輕時,不知道母親提十口之家菜籃之重,還一直要求母親買甘蔗。在民國四十年代,台灣沒有什麼水果,甘蔗是便宜又多汁,我很喜歡放學後,一邊啃甘蔗一邊看報紙,覺得那是上學一整天最大的享受,所以母親總是替我準備一根甘蔗。我一直到從美國回來,跟母親去菜場時,才發現在沒有拖車菜籃的年代,要求母親提著很重的菜籃,還要拖著甘蔗走回家是很不應該的事。蔡老師從小教孩子惜福感恩真的是莫大的功德。

書中有很多點,我都希望我孩子小的時候我有教過他,比如說,體貼。我常常聽到女學生來抱怨說:「老師,我打算跟他分手,他很好,但是就是不夠體貼」;而失戀的男生也會來問,「老師,去哪裡學體貼?」Bubu老師說體貼需要敏感度和觀察力。的確,要能從別人的眼神和細微動作中,了解別人的需求,看起來是很不容易,但幸好它可以教,父母就是最好的老師。

我念中學時,台灣很多人家還沒有電冰箱,夏天早上,我母親會燒一大鍋水,放涼後,放入冰箱成為冰開水。當郵差來送掛號信或工人來作工時,母親會叫我們倒冰開水出去給他們喝。曾經有個郵差跟我說:「我最喜歡送你家的掛號信。」母親說:假如你必須在大太陽下奔波維持一家的生計,當你被太陽晒的頭昏眼花、汗流浹背時,你是不是最感謝有人能給你一口水喝,尤其是冰水?花一點柴火,多用一點力氣,又有什麼關係呢?

最後,Bubu老師告訴家長,當孩子來告訴你「我有事要跟你說」時,請不要說「我現在忙,等會再說」,而要立刻放下手邊的事,蹲下來,聽他講。父母的立即反應很重要,它讓孩子知道他在父母心中是重要的,占第一位的。而且就如Bubu老師說的,事情再壞,晚一點知道內容也不會改變,但是拖延的這幾個小時,對孩子和大人都是煎熬,又何必逃避呢?駝鳥頭埋的再深,也終要伸出來呼吸,但是不及時處理,會使孩子惴惴不安,我就知道一個孩子在父親給他答覆前,選擇了跳樓。

我父親常跟我們說,再大的事,回家告訴父母,父母跟你一起承擔。父親的那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天下沒有跨不過去的崁」,伴隨我一生,使我敢跨院轉行去念神經科學。安全感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終身受用不盡。

這本書有太多教養的要點我一時說不完,只能請大家放在床頭,夜闌人靜時,拿起來細細地讀,對自己、對孩子都是金不換的良書。

自序──自憐璧玉親教舞
https://bit.ly/3i5k5kF

《隔代不隔愛》新書分享會10/17
https://bit.ly/2GC1Y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