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張老師」主辦的親職講座北中南共講五場。7月23日在台中是第二場。今天早上,台中飛碟電台的主持人大宇以電話跟我連線,進行了一段採訪,我們談到這一系列講座中我所要談的主題:「責任感」。
高效能父母不是我的說法,但我不介意主辦單位以這樣的心情來關懷父母,我的工作是以腳踏實地的教案與方法來幫助父母了解責任的意義與不錯亂的規模。所以,採訪中我們談到功課的事。掛斷電話後,我不禁想起這兩三天,陸續改孩子功課的心情與細節。
昨晚睡前,Eric突然問我:「有哪一個孩子是妳認為他們一定會交功課,卻沒有交的?」他問我話時,貓咪在我的身邊,床很柔軟,被單很潔淨,只是沒有想到,在一天結束、進入夢鄉之前,這是我們的枕邊細語。雖然一點都不羅曼蒂克,但我覺得,有人了解自己的關懷,這種感覺比床前的玫瑰花或巧克力更要好。
因為我不是課堂上的老師,孩子們不交功課,我不能當場處理。但從功課中,我有機會可以幫助他們找到進步的方向,這是我要作業的理由。7月4日早上,我在板橋國中演講,對象是老師,因此更有機會發出心聲,與老師們討論功課的品質與寫作業的方法。我們當老師,只能用好好改作業來表達學生應該好好寫功課的堅持。親師之間,不需要花時間爭執哪一方做得不夠好,我們只要虛耗一分鐘,對孩子都是虧欠。
我給了每一個交了功課的小朋友都寫了針對作業的指導信。我希望還沒有交功課的小朋友,不要因為遲了而索性不寫;我也期待家長能在這個重要階段,幫助他們除了抱歉之外,怎麼處理生活中的各種「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