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31-3420160731-720160731-2320160731-38

20160731-16220160731-64

改孩子們的作業很有意思,如果工作太忙,我就只能利用睡前或一早起床,還沒有出門前的時間批改他們的課堂筆記。「改」所花的時間少,因為改只是指正錯處,「批」所花的時間較多,我得用文字跟孩子們討論他為什麼錯,把思路引回,或借機把混淆的想法理清楚。

我也喜歡看一、二年級小朋友的筆記,尋著他們的注音,好像聽到他們還沒有穩定的語音。因為很多陌生的語詞是從聽的模仿而來,還沒有透過文字的校訂,他們拼音的時候,是重覆出自己耳朵所聽到的。如果只說,聽的人會以為是因為發音錯誤,要等到看到孩子用注音符號端正美麗的認真拼出字詞時,才知道是聽的不夠正確〈或第一次接觸時,發音的人有誤〉,所以寫下了錯的拼音。一時覺得十分可愛,消人疲憊。

昨晚睡前:看小朋友在筆記上寫著:把麵糰〈 ㄌㄡˊ    一ˋ    ㄌㄡˊ  〉再把包子〈ㄓㄣ   一ˋ    ㄓㄣ〉,在忍不住對可愛的笑意裡,突然想起媽媽上高一那年,台灣才光復,她沒有學過注音符號,所以,每次都跟我們ㄆㄆㄇㄇ的混戰一場。她口中那個感人的「漏斗」的故事,經過一年多,我們才知道原來是「駱駝」。

上床前,我摸摸睡在Eric跟我中間的Cubby,覺得引導或改正都是一種希望,就是那種希望,使我們在看似辛苦的工作中得到了多種無法言喻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