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該繳星期五專欄文章的時候,我想起在留言中有位媽媽的來信

Dear bubu姊:
不知您在中時的專欄能否在部落格裡再次分享。(我家沒訂報也沒買報,我是上時網去抓的。)我想,您在這兒分享,一定又會引起廣泛的討論與回應的,這樣可以讓更多的媽媽可以學習。

那天我回答說要問過夏瑞紅主編,看能不能轉載。夏主編很快回信說註明一下出處就可以。所以我想每周一次,把在中時「浮世繪」寫的「親子語言學」陸續貼上。希望大家一起互勉,好好跟孩子說話。

【9月21日中時浮世繪蔡穎卿專欄】

在給予孩子一種教育的時候,我們很難不去想「栽種」與「收穫」的關係。所以,檢視大孩子的語言品質與習慣,成了教養小小孩最好的參考依據。

大女兒上大學後曾告訴我,她的一位室友講話非常吸引人,我想知道她所謂的「吸引人」是什麼意思?她說──不隨便講話,但是每次說的話總是很有內容、用辭很生動、條理很清楚,讓人一聽就覺得是經過很好的整理。

談吐吸引人使年輕人處事更有自信,但是這種能力是如何培養而成的?我想大家都會感到好奇。

在女兒與室友分享這些心得時,那來自亞特蘭大的同學說,她的父母從小就非常注意家裡孩子的語言習慣。晚餐全家一起談話時,時常提醒他們,陳述的事情要經過思考、表達要清晰、要習慣讓自己說的話「合情合理」。

同樣被動人的語言所吸引的孩子,還有剛升上高三的小女兒。她好幾次跟我提到,藝術史老師有多麼擅長使用語言。她講起每一件畫作或藝術品時,那些完整的陳述總是直接鐫入自己的腦中。好幾個同學也都不約而同地提起,當他們去參加大學預修課程考試的時候,老師在課堂上說的話,一字不變地在他們的耳邊響起。

從這些孩子的經驗中讓人歸納出一個結論,好的話語不只讓人抓住思想的精義,那美麗的語言原型,也讓人深受感動、牢牢記住。

如果我們從收穫的角度來思考該如何栽種,為孩子做出好的言談典範,顯然是最重要的一項工作。

也許從今天起,我們學著用溫良的態度,對孩子說內容有益、精確正向的話語;克制繁言贅語、一起磨練好的說話習慣。很快地,我們就會看到家庭的語言品質漸漸在提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