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30S-1 20160430S-220160430S-420160430S-620160430S-8 20160430S-9 20160430S-10

20160430S-3 20160430S-5 20160430S-7

「不放心」,「不能放心」跟「不想放心」是三種不同的心態,但不管哪一種,都直接影響了「放手」的實現。歸根究底,「教養」還是反過來讀成「養教」比較好,在「養」的生活實務中,要討論「教」就容易很多。

星期六小朋友上課時,兵分六路給自己做午餐。我定出工作目標,他們自己想辦法完成。

有一點時間

有思考的空間

自己選擇達到目標的方法

是我在課堂上給孩子的「自由」。

不能不做

不能交出不一樣的成果

是「不自由」。

自由與不自由是我活了五十幾年每日都要面對的生活現實,因此,做為一個生活老師,我的方向不可能不變。

20160430S-24 20160430S-12 20160430S-13 20160430S-14 20160430S-15 20160430S-16 20160430S-17 20160430S-18 20160430S-1920160430S-20 20160430S-21 20160430S-22 20160430S-23

吃完自己做的午餐,收拾所有的器具後,我發出作業的材料。

一人兩球馬鈴薯沙拉,一碗南瓜子與一碗葵花子,一小碟葡萄乾與烤地瓜皮。然後我們花十分鐘認識一下「刺蝟」這個可愛小動物,接著就動手。

我不用再多嘴,回廚房揉麵團,讓孩子專心做作業,但我不時回到他們的身邊觀察一下孩子操作的心情與動作所顯現的問題。一個小時後,我準備收帳。如果作業通過的人,就領麵團再往下探究。

作業很重要,收作業更重要。唯有從他們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我們才有機會了解不同的孩子需要被幫助或應該被提升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