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的下午,從南部北上的工班都要回去度週末了。他們很辛苦,白天在我們這場工作,有時晚上去另一個賣場趕夜工,我想在他們收工前去買些三峽的名產讓大家帶回去,黃昏時特地到市區走一趟。
因為買了九盒,店老闆帶兩個員工忙著幫我包裝。其間有一位客人結帳,他拿回找錢時發現少了五佰元,詢問時,負責的女孩才發現自己看錯了。
客人走了之後,老闆笑著說:「都沒在看,被人家說了吧!」那找錯錢的女孩翻眼一瞪,粗言粗語地回道:「妳笑什麼笑?」因為態度非常無禮而老闆卻完全不介意,所以,我忍不住問老闆說:「她是妳的女兒嗎?」
老闆很和氣,她反問我:「長得很像嗎?」
我老實地說:「不是因為像,我只是在想,員工敢這樣跟老闆講話嗎?」
老闆好脾氣地苦笑說:「沒有辦法呢!現在的年輕人都這樣。」這答案的確常聽人說起,但並沒有解決我的疑問。我還是忍不住好奇,再追問:「所以,她是妳女兒?」這次老闆肯定地搖了搖頭。
我看著那態度仍然很差的孩子,她心不甘情不願地粘著一盒盒的蓋口。老闆娘大概覺得剛剛的場面有些尷尬,突然從忙碌中抬起頭來慎重地對我說:「這種女孩子,比較沒有心機啦!」對於表達價值觀,我向來都是直來直往,那一刻,幾乎沒有經過思考就馬上回應老闆說:「禮貌跟善良應該沒有衝突吧?」老闆這時突然有些感慨地喃喃自語說:「對啦!對啦!禮貌真的很重要!」
在話的來回中,我突然感到一陣強烈的難過,因為沒有想到我們會以這種方式來緩和自己所遇到的教導尷尬;在不知道該如何跟孩子好好溝通時,我們只好拿另一種價值來合理化她的錯誤。
直言孩子的錯誤很難嗎?我並不認為,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躲一時的責任,問題一定會越放越難。雖然大家在數學課上都學過:直線是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卻常常忘記生活中解決問題的途徑也一樣。
看到孩子犯一個錯誤時,最單純的指正通常最不傷人,如果一放再放,有一天變成一種批評或觀感時,就會比原來的指正複雜許多。
我覺得每一個大人,無論是父母或長輩,對孩子的成長都應該有更多的負擔,不要任由年輕的心靈錯植在一片價值歪斜的沙地上。因為我們都曾經年輕,已經完全理解了被誠懇教育的意義與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