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itBit Café與小廚師們巧遇之後,洪蘭老師把當天的感想寫在昨天聯合報的專欄裡,題為「生活即教育」。
讀後心裡不只是感動,老師對「小廚師」可愛的描述更讓人讀之心生幼吾幼的溫情暖意。
也許你會說,誰不會這樣呢?大人看了孩子總是覺得可愛的,其實不然。
記得在第二次「追風少年」的小廚師活動中,有一對年輕人帶著父母來用餐,當他們的父親問起為什麼有小孩在服務時,那位少婦回答她的父親說:「來打工換一頓飯吃的啦!」當時,我們替孩子覺得很難過,但願他沒有聽到,這話中也許並無惡意卻的確有的輕視之感。
所以我常想,當一個好大人其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容易,光是好好說話就是一大考驗。
謝謝洪蘭老師給我的鼓勵,那一餐之際,老師對孩子們全心的觀察與欣賞,使我更加認識,愛孩子就是把心、把眼光放在他們的身上。
洪蘭:生活即教育 〈引用自聯合報名人堂〉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4926897.shtml
杜威的「生活即教育」一直是教育的最高理想,最近我在一家餐廳中看到了這個理想的實現。
小學生當侍者 表現不輸大人
很多父母都讀過蔡穎卿的《媽媽是最初的老師》這本暢銷書,我很喜歡這本書,尤其喜歡她的人生哲學、生活品味及烹飪技術,所以在一個星期天中午,我帶母親和親友去了她的餐廳。
我們一走進門就看到一個很可愛的小男孩,穿著黑色的侍者制服,腰上圍的圍裙幾乎拖到地,迎上前來,很正式的說:「請問您有訂位嗎?」然後一本正經的在訂位單上劃去我的名字,說:「這邊請」。他把我們帶到窗邊的位子,但是我們都沒有坐下,因為太驚訝了,十二個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小朋友,侍者打扮,圍裙口袋上還掛著一條折的整整齊齊的毛巾,穿梭在桌子間端茶、上菜。一時間,覺得自己好似來到了格利佛的小人國,周圍都是小大人。
孩子們有機會 就會做得很好
一個小學一年級的孩子用托盤端了一碗湯,目不斜視的專心走路,走到桌子前面,另一個跟他同樣年齡的女孩幫她把湯放在客人前面,說「請慢用」,然後告退。我們看得下巴都掉下來了,這麼小的孩子可以端湯而且不會打翻,太驚訝了。可見孩子可以教,他也可以做得很好,只要我們給他機會。
我們終於坐下來後,一位漂亮的小女孩來替我們倒水並送菜單,然後一位小男生來點菜,他很有自信的掏出本子,先從女士點起,然後男士,看他嚴肅地在寫,我忍不住偷看一下,果然全是注音符號,但是又有什麼關係呢?文字是溝通的工具,只要達到目的,任何符號都可以用。
後來與蔡穎卿談時才知道這些都是在網路上報名來參加「小廚師」實做活動的小朋友。從早上九點鐘父母把他們送來報到後,他們便留在餐廳中學習如何擺菜、擺刀叉、做沙拉,做甜點,實際動手做一個小廚師。中午時,父母以客人身分光臨,接受孩子的服務,吃完再把孩子帶回家。這一天她控制客人人數,不接受第二輪訂位。她強調在事前仔細教,儘量避免孩子做完,大人又把它重做一遍的窘況,所以她的孩子都很有自信。
實做體會教養 最真實的教育
她說她希望藉著這個活動讓孩子從實做中學到安排工作順序的重要、時間感、呈現食物的重要、美食的知識,最後得到自己的成就感。實做是一條通往教養真正的路,雖然進度很慢,卻是唯一的路。餐廳絕對不只是吃飯的地方,它是展現生活教養的地方。孩子從餐桌的擺設、餐具的安排、上菜的順序、服務的態度上學到最真實的生命教育一課,以後有服務他人的心,也懂得安排自己的生活。
生活即教育,良有以也!我今天看到一個有心人,在她的能力範圍內,不計較成本,成功的教育了十二名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只要我們對教育關心、肯參與投入,台灣的未來就會有希望。
走出來時,雖然天陰欲雨,我的心卻是明亮愉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