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高雄兩天兩夜的小住校在星期日晚上結束了;結束前,我跟家長有一番懇談,相信親師雙方針對孩子們的生活與學習狀況深入的反省與探討,一定能提昇此後的受教品質。

朝夕跟孩子們相處的好處是:所有的教學都可以更生活化,而各種責任教育也不落為空談。辛苦的是,如果孩子們還未徹底建立起對紀律的理性了解,他們就無法順利獲得每一份環境教育所能帶來的啟發與受訓練的好處;當然,這也一定嚴重的影響到其他同學的生活品質與學習權益。但我絕不單一的把這些問題歸納到現今學校環境不夠好所造成的影響。所以家長無需再繞回永無正確答案的問題,什麼教育才是好的:國內、國外、體制內、體制外、自學 ……?

父母無需過度心煩是因為,問題其實是單純的,狀況之所以讓人費心,那是因為長久以來,身為親師的雙方不能在各自與孩子們相處的時候貫徹「導」與「教」;導是揭示價值,建立觀念;教是以言行具體帶領實踐的方法,並即時修正錯誤。

在教導兩部份,我們做的最差的也許是「修正」。有些重要的細節修正不落實,就引發出問題一片。

我舉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小朋友態度之所以不好,跟他們從小的說話方式息息相關。但大人很少花時間細緻地進行這方面的修正與再建立。現在,有很多小朋友可以背稿子上台演講或表演,但他們卻往往不能正確、誠懇、自然的表達自己的心思。

孩子們會在應該說:「我們聽老師的決定。」時,說:「聽啦!反正老師最大。〈更不懂禮貌的就用代名詞說:反正他最大!〉」他們的不滿溢於言表,問題是,這樣的孩子往往因為經驗有限,提不出更好的解決方法,又不能順服於人我環境的條件,所以就讓不順己意的任性,用禮貌不足的語言藉機表現,日久,他們講話就習慣坑坑洞洞的埋伏自己的不滿。

另一種急待糾正的說話問題,是大環境非常無感卻對孩子不利的習慣:尊幼不分、環境不顧、人我錯亂。

前兩天,我經歷了小朋友最嚴重尊幼不分的發言。就在我給他們午餐實作的分析之後,有個孩子大概是不滿意,刻意拉長節奏,緩緩拍手地說:「優秀!真是優秀啊!」他的舉動,立刻引發另一位比他小的孩子跟隨。那一刻,我覺得自己不像一位比他們大將近五十歲的生活照顧者和導師,而像站在台上的政治人物,準備接受對手以肢體和語言的嘲諷,或是電影中黑道人物在和倒彩的氣氛。

然而,孩子就是孩子,他們的行為越不尋常,就越提醒成人採取行動與努力的重要;並非包容,而是坦誠的進行修正。包容會為問題的嚴重性營造更有利的發展環境,而動手修正,雖然一時一刻有難堪要面對,卻是尊重孩子受教權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