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並不覺得高中以下的孩子學習普通程度的知識有多辛苦。但在歡樂學習的暗示之下,孩子對於本來並不覺得的苦的事也不喜歡做了。再加上他們懂得,或更有機會以「沒有興趣」或「我知道我不行」的心理作用來逃避該學的事,以致把大量的時間都用來情緒的糾纏,而不是別無他想,迎向自己的功課〈也就眼前的責任〉;於是,孩子無知的賴皮與父母的憂心,更使得學習的花樣變新,相對更減少學習的踏實與自然。

這些年我帶過不少孩子,也看著越來越多小朋友因為學習理論的張揚而減退自己的能力,心裡是很難受的。我但願,眼前的孩子,像我或我的孩子小時候那樣,很自然地努力過幾年,具備一個社會人所必須的普通常識與能力。

記得有一次在課堂上,一個喜歡廚藝、手作,卻從來不肯用心於文字知識功課的孩子走來,跟我說:「Bubu老師,那首詩我記不起來。我記憶力不好,我媽媽也這樣說我的。」當時,大家正分組忙著,有的做菜,有的讀書。

我在講過書後,正探看各組進度。聽完孩子這段話,我覺得好笑,想都不想〈不想是因為看多了〉就回答她說:「不!你記憶力一定很好,因為,你從來沒有忘記過自己『記憶力不好』這件事。」她愣了一下,一時無話可說,只好乖乖回去讀自己該讀的內容,不再想辦法找藉口來看其他組同學在做什麼事。那一天,她頭一次把該在課堂上記好的功課完成了,因為她沒有分心。

我越來越覺得,太早就以安慰或鼓勵為精神糧食、或總能因任性而擁有選擇或決定權的孩子,未必特別幸福;因為,他們身邊的成人,不一定有能力擔保他一生的幸福與順遂。

所以,我一定要更努力,讓孩子在真正的生活環境中,忘我的、自然的面對自己該面對的學習課題。

2019.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