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家長:

我們已截止寒假小住校的報名,也會盡快發出名單通知。

有家長問道,我是怎麼"選擇"孩子的,"條件"到底是什麼?我願意據實以告。

雖然我絕對不帶一絲成見,但肩上卻並非沒有希望的負擔。

小住校自開始至今的一年多、十幾梯次中,完全不曾有過任何幫手打理過那近百坪的空間,就是孩子跟我,和他們玩笑名之“阿公、有機廚餘桶"的Eric。這個小住校的生活,是我理想中,以家庭為模式的隔代教養,也是我試著理解現代父母肩上重擔的實踐。

我在決定名單時,想著的是“影響",如何以比較理解自己學、行力量的孩子,來影響其他的小朋友;因此,我在每個梯次上,總是考慮以足夠比例的舊生(包含上過單獨課程的小朋友)。那樣,我才不用在見面時,花費對彼此來說很珍貴的時間,理解他們的基本的習慣。例如,有一個孩子在高雄上過幾堂課,我知道他很理解紀律之於他人的意義,也總是立刻能進入學習主題。國慶梯次幾日相處下來,確定我的看法沒錯,這樣的孩子,對新同學有絕對正面的影響力,他們在一起,就不是以嬉閙度日,而能日進一步,把我傾力準備的內容吸收;只有那樣的一步,才能撫慰我24小時照顧孩子難免的疲累,也才能使我把某些嘲諷置之一笑。

我期待和每一個有心與我學習的孩子好好相處,如果一時還沒有機會,請家長原諒!

2020/10/24 週六A班

2020/10/31週六B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