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自理」雖然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對下一代教育的起步計劃,但在我看來,這二、三十年來出生、長大的孩子,卻因為社會某些條件的發展與生活習慣的改變而衰退了真正生活自理的良好能力;他們會做某些事〈比如燒幾道菜、做點心、手作..〉卻未必能踏踏實實,體貼周全的照管好自己的一份生活,更別說分擔家庭的負擔了。
我在給孩子雜誌的專欄中跟小朋友們說,體貼不是一種心情,是行動;所以,一個體貼的人需要俱備三種能力:
1、 要夠敏感、有觀察力。
2、 要有完成工作的好能力。
3、 要有持續做到的毅力。
回顧這五天跟畢業班孩子們的相處,相信從照片中已有許多人會覺得他們夠好了。但我還是會說:「孩子們,你們有很多做事的觀念要再調整,你們得更講究自己工作的周到處與技術。這必須再進的一小步,對你們自己與家庭、對你們與未來人際相處的貢獻,將是實用、可觀的。」
我想,家長會了解,在我們身邊的孩子也都知道,我說這段話,不是一個過度的期待,或不懂鼓勵的評語,而是因為他們配得上被看重,所以在真正日常的相處與親教之下,我由衷想表達的下一個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