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了幾年的時間認真教導小朋友,並努力說服家長,希望藉著一種最樸實的方法來連結孩子們與文字的美好關係。Eric看我對孩子的一片熱情,用王維《洛陽女兒行》中的「自憐璧玉親教舞」來形容我的行動;他知道在我難免失望或疲累的時候,需要一點相知的鼓勵。
我相信努力總不會白費的。不只是我對孩子,在父母落實於對孩子的關懷,與孩子看待自己的成長上,拂慰辛苦的花朵,的確開在領悟於心的眼神之間,或吐言落筆的文句裡。
這幾天,我給孩子們講韓愈的《雜說》。先從春秋養馬大國秦的地理環境與發展成因講起。再講孫陽離開郜國的家鄉,西出潼關入秦國去學養馬、相馬。在說故事的當中,發現孩子不能一下子就了解時間遠近的問題,所以我先暫停說歷史,教計算紀年的問題。等基本資料都在他們的腦中會齊了,才開始逐句出聲,要他們跟著我唸出的原文語音,思考該寫下哪個字。
在說到,兩千六百多年前的齊國,已把馬的作用分為六類時,有些孩子不知道「戎馬」的「戎」怎麼寫。就在有人出聲問我,而我還來不及回答前,已有兩個小朋友引《世說新語》回答:「就是王戎七歲時……..」我在欣喜莫名中,也看到其他孩子目瞪口呆的樣子;不過,她們不用呆太久,立刻也進入了知識的能力圈。
當我們說到「策之不以其道」的「策」是「以鞭策之」這鞭並不是處罰的工具時,我問道:「想想《木蘭詞》裡,木蘭要代替她爸爸從軍前的準備那幾句。」頓時,課室裡響起的齊聲背誦,是如此的給了我安慰與鼓勵。對我來說,那不是一首詩的問題,而是我在每一張臉上看到的信心,忘我,與在知識前的無所懼。
努力,從來都不會白費。
我心疼那些被帶著追逐資訊的孩子。哪裡好吃,哪裡好玩;怎麼吃才高明,怎麼玩才上道,是我們小的時候,家境再好的孩子也不會開口說的話,因為,孩子就要像個孩子,絕不可被商業利用。
當我看到不少小小年紀的孩子,不關心知識,只在乎入時,即使沒有生活基礎,也像個行家一樣分享著吃喝完樂的生活,發表對商家品頭論足的想法時;我眼前幾個孩子那樣認真的讀書的情景,無異是心中一片天堂:
教的人認真的教;學的人認真的學。
2020/05/16、17 課堂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