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家長:

這封信要跟您報告有關「高雄小住校」的空間與生活規劃。

經過幾個月,也遭遇很多不可思議的困難之後,位於愛河邊的工作室終於完成、並順利地在開學前讓我們跟八位小朋友渡過愉快的五天。最後一晚,當我們搭愛之船看到自己的“家”〈孩子們跟我對她的稱呼〉歷歷立於河道前,大家都很激動。這個小小的、質感有點原始、設備或許簡陋的家,卻因為是一個基地而使我們感到不同於客居旅店的心情。

與千代田一樣是兩個樓層的工作室沒有挑空,但各有出口;因此,我的規劃是二樓完全做為寢室、衛生盥洗空間與洗衣間。在二樓,我們穿室內拖鞋,不與一樓共用。
考慮買下這個空間時,使我心動的,首先是地點就在我年老父母居所的隔壁棟,而窗前那隨風輕擺的八大棵鳳凰樹,和波光無時粼粼的人與水親,更推動了決心。我想,一定要讓孩子像野營一樣,躺在地上睡;這樣夜晚可以看到天空河面;在天方破曉時,綠意鳥鳴就可以代替鬧鐘。

整修時,我第一個工作就是把窗戶隔間全部打掉,讓這個空間開始擔負以自然之景養護兒童的新使命。

您在照片所見到的,就是從室內一樓拾級而上時看到的景色;也大約是孩子躺在床墊上的所見。那座看起來像沙發的傢俱,其實是床墊,它在晚上變身為孩子們的睡床,我會教他們束上保潔墊,再鋪上自己的床單。上一梯次的孩子們都做得很好。

二樓還有一個房間安放兩張單人床,我將以每梯次小朋友的性別比例,來決定哪兩位住或大家輪流住。
二樓還有一個平常我們南下時用的房間,但孩子們如果好奇想睡這個房間,我將讓出,我很樂意和孩子們打地鋪。

二樓的盥洗室,除了我們的房間是套房之外,其餘分為三區:
A區含兩間廁所,一間淋浴間和四個洗面台。
B區有兩間淋浴室
AB區合併,將供六位小朋友共同使用

C區有一間廁所與一間淋浴室,與小房間相連但不相通。

洗衣間有兩部洗衣機,一部洗衣服,一部專洗餐用口布和洗臉用毛巾。
孩子們上次只整,但還沒有自己洗衣服,這個梯次開始,我會教做些清洗衣物的工作和共同生活的清潔禮貌。

一樓除了洗手間之外,全部都是開放空間,共分為三部份:
書房、餐室和開放廚房,廚房多數的設備都從大德路工作室搬遷而來,最重要的工作精神“KITCHEN RULES”如今高掛在廚房最顯眼之處;希望孩子與我一起工作讀時候,這簡短的幾句話不是口號,而是實踐。

在經過一個梯次的生活之後,我很開心自己先前設想要與孩子們一起日夜相處的課程。除了年輕時的住校生活,我好久沒有過過以睡衣見人的生活,更可愛的是,清晨就有好多眼睛在不遠的地方盯著我;我也不曾渡過,幾乎不敢睡,擔心這個、那個是否踢被、是否流汗、是否夢遊的夜晚;但,Eric跟我事後討論時同聲嘆道:很好玩,真可愛!

跟孩子日夜相處,自然會把教導引向更細處,雖然有很多父母都跟我說謝謝,說我待孩子很誠懇,但他們應該知道,我更謝謝父母親信任我;不只信任我,還授權讓Eric和我以父母的責任心,和更上一輩的高度來教他們、愛他們。

我把這一切牢記在心,做為每一次行動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