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月,我本不該有任何出門遊玩的「非份之想」。先前輕鬆答應的邀請陸續都到眼前來,一波波都要兌現。工作、書稿,還有在一個巧遇的機會下再添一筆的工程規劃立即插隊,讓我的工作密度嚴重受到影響。突然覺得,一天24小時真是越來越不真實,簡直就像高山上的空氣,稀薄!不過,什麼都不能再多想,這種時候,達爾文的理論最好,不是強者生存,是適者。適應幫我們拋光打亮生活中的稜稜角角,不讓我們感到不舒服。
四月,惠蘋就囑我說,要去做兩天一夜的小旅行。她不只計劃所有的行程、搜索訂購過夜之處,還堅持不讓我們分擔費用。
雖然我簡直就像逃學去玩的小孩一般,但心情卻非常興奮。打包好行李那晚,我去書架拿一本書隨身帶著,這樣晚上才不會想家。看到那本2000年跟孩子們一起讀的「帶著鮭魚去旅行」,隨手翻了翻,重讀幾篇,記起了在曼谷一起分享大笑的情景。當時,怎麼樣也沒有想過,Abby後來也去讀語言學,語言的邏輯、趣味、與不斷新生的活力與我們家從此緊密相連。我打算到山上去讀幾篇讓惠蘋、泓靈發笑的文章,嗯,這篇就適合早餐「開頭與結尾」。
山中兩日,紀念我們四人加起來共200歲之旅。曼谷之後,這也是我們好不容易的又一次小遠行,十幾年轉眼過盡。最糟的是,我們發現此刻的我們LTM並沒有很強,但STM卻已經很弱。所以,四個人湊不整一首詩,四個人也常想不起剛剛才談過的一些事。泓靈說得好:「還不夠老!還不夠老!」等真夠老了,也許年少時曾背的滾瓜爛熟的詩,便一首首如行雲流水般自口中吟遊而出。
雖然惠蘋有完美的計劃,但我們這些隊員不才,又因要趕回工作,未能走完全程。每次惠蘋問我們意見時,我們都說:「領隊英明,領隊決定。」可是,我們的拖拉毀了領隊的遠見。旅行後,惠蘋修書兩封,深刻檢討
總括而言:這次旅行,行程失敗,最主要的拉拉山 竟然沒去,沒達到運動功效。
但目的達到:吃得很飽,講話暢快,心情喜樂。
那就為了拉拉山 的芬多精和水蜜桃,我們再選一天去健行。
也許這次也可把四個女孩也帶去運動。
我讀後知道此後要自強,也知道自己應從「酒肉朋友」之列走出,向善努力。
我要改善的是:
詩要記得清楚,腳要耐走。
要關心拉拉山 的芬多精多過水蜜桃,
要記得仁者樂的是山,不是山產;
智者樂的是水,不是海鮮。
謝謝永遠無法出現在鏡頭中的Eric 為我們留下的200歲紀念行。 時光彷彿跟我們加起來只有八十歲時一樣好。
我走在市場最生龍活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