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到人們盛傳的景致美地,總會想起駕「太陽神」八號繞月飛行的太空人安德斯上校的一段受訪。當記者問他,從遙遠的太空看見地球的時候有什麼感想。他說最覺得驚訝的,是它的色彩和渺小。接著緩緩地補充說:「我覺得大家應該同心協力,維護這個微小、美麗而脆弱的星球。」
在三峽定居這兩年,偶爾當我看到落日餘暉時,會不顧一切放下手中的工作就往山裡去,好想偷得幾個小時的空閒,只因我少有機會黃昏就能休息。
記得有一次,抵達山上的一家小餐廳時,天色都暗了,室中一群人圍桌而坐。那一餐,Eric跟我雖然眼觀自然取材的桌花、口進山中食趣的集錦,但鄰桌討論時政與退休年金的話浪,襲得我們完全忘記自己身在山中。直到有位女士話足飯飽,起身高聲道:「好了!我要去看看大自然了!」這才使我想起,原來我不是被圍在電視的談話節目中,的確是在大自然裡!
要呵護「微小、美麗、脆弱」的任何一個地方都不容易,如今,連往山上去的路上都已經看到「商圈」正在規劃成形中,那一式一樣的招牌強調出許多的不自然與不協調;每路過一次,就想著山鄉的居民可曾為此而感到無奈?
去山裡,原有許多事可做,如果能用完全的感知體會山的靜、回應山的靜,應該也是一份重要的呵護。
只要靜下來,我們自然就能學到少費雜思,多動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