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禮拜在台南領書會上,我遇到一位媽媽。她的兒子就讀南一中,星期五要參加工業設計系的推甄。考題會包含素描,但因為他沒正式學過畫畫,這位媽媽希望我能為他整理一些素描的要領。

看到這位母親的憂慮,讓我想起在幾個月前,當大學消息還沒出來時,媽媽也曾為我這樣擔心過。我記得那幾個月,每次談到大學,媽媽會問我:「如果一所都沒上該怎麼辦?」我們兩人就會默默地想像著,沒有大學讀的我該如何計劃下一年。因為能體會黃媽媽的心情,我很快地提議幫他的兒子上兩堂密集課程。

星期天早上,黃媽媽打電話來,說還有一位同學也想一起來。下午四點,兩位男生很準時地出現,我們沒有多說什麼就開始畫畫。我直接從他們的作品中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一下就進入狀況了。在短短的兩小時內,我們複習了shape, form, shading…。我其實沒有深刻了解考題,但不管是工業設計或是服裝設計,我想這些都是非常重要而且最基本的技巧。

兩場領書會都有好幾位家長問我,孩子應不應該早早就開始上畫畫課。以經驗來說,我覺得最好的學習階段其實是在高中。我從小雖然愛畫畫,但除了學校的美勞班,並沒有額外再上課。這次跟兩位同學一起上課,我更是能體會這個階段的學習優勢。我們不只正處在吸收新知的高峰期,而且也有足夠的判斷力能分辨自己的想法與外界的影響,不會固執於一方。

我並不是反對技術的培養,也不是反對兒童與藝術的接觸。不可否認,沒有技巧也就等於沒有工具。邏輯上說來,要表達想法與創意一定會被限制。我記得九月初,Ms. Harvey為所有將要申請藝術大學的學生辦了一場說明會。她當時特別提醒想申請建築系的學生,要好好準備作品集。雖然在建築方面,物理和數學很重要,但大學想知道的並不是你多會計算角度,而是你有沒有創意,以及你是否能把想法變成實際作品。藝術非常個人化;當一個孩子還未完成個人喜好的發展前就接受技巧訓練,他很難思考為什麼他要或不要接收老師的指導;如果拒絕接受,他又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

經過這次的密集課程,我深刻地感受到每個年齡都有獨特的學習切入點。在離開台南之前,我希望為對藝術感到興趣的高中生開一個基礎素描課程。這個課程不像上一次的成人課,重點不在於藝術和生活的聯結,而在於技巧的發展。

 

「這樣不會跟你上次提出的想法衝突嗎?」這是媽媽的第一個反應。我之前跟成人班分享的一切都是經過很長的實作、思考、和體會所產生的心得。而我選擇跟他們分享,是因為他們已經有許多的生活經驗,使他們可以很容易地從我的分享當中「看到」自己和藝術的關係。但高中生正是要踏入獨立生活,包括我自己都有許多事情要學習和探索。我的目標是幫他們學習如何使用這份工具;讓他們能自己去「尋找」藝術和生活的連結。

如果您對這個課程感到興趣而想知道更深的細節,請傳送一封空白的email、主旨請填寫您的姓名到 scweng18@gmail.com 謝謝!

〈媽媽的註解:當小P決定要以藝術系提出大學的申請時,我心裡承受了很大的壓力。雖然她的學科成績在座標上遠遠高過錄取的標準,但是手下工夫夠不夠被藝術系錄取,是一個不會有人告訴我的答案。她的作品得跟全美國想進藝術系的高中生與所有國際學生的作品被放在一起比較。唯一看得到的參考,是她在十一年級拿到藝術AP與藝術史AP的五級分。如果藝術系沒有上,她的申請資料也不會被送回跟其他系別一起審核,那些學科成績看起來完全沒有保障,我們常常往最壞處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