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快樂兒童餐
幾個月前有個男生想娶我,他跟媽媽表明了心意之後,她的媽媽有一次看到Eric,就在一旁跟他細細解釋說,這就是已經跟Bubu阿姨結婚的那個人,所以你不能再跟她結婚。我受寵若驚之餘,覺得該親自跟他說一聲、請他諒解,但這五歲的男孩聽完我的抱歉之後,很大氣地回答說:「沒關係!可是,我想跟妳吃飯。」這整個到底算是先婚後友的概念已形成,還是個退而求其次的想法,我一時也沒弄懂,但感覺他的口氣中有一種「嫁了就嫁了,妳就不要為這個提議發愁;不過,吃個飯總可以吧!」的合情合理。
生日那天,這男孩的母親給我寫信,我唸給Abby聽的時候,Abby大笑起來說:「媽咪!妳簡直就像個快樂兒童餐。」
信中說,有一天男孩的外婆問起他與我結婚的事,他很有條理的跟外婆解釋說,「不能結婚了,因為我沒有早一點跟她說。」我很遺憾女兒的文學修養不足,要不然她就會把這段小小求婚記往更羅曼蒂克的「陌上桑」去聯想,而不是櫃台翻牌說「明天請早」的「快樂兒童餐」。
〈二〉女高音
我很沒有耐心坐在美容院剪頭髮,所以如果已經離職的麗萍有空,我就把家人召集起來,請她來工作室幫我們剪頭髮。我們四個人修剪頭髮的時間加起來比一個人坐在美容院所花的時間還要少,大家都很開心。
麗蘋有個三歲的小女孩,有一天跟她媽媽一起來的時候,我正放著Birgit
Nilsson的CD,她本來好好的坐在桌上吃著點心的,一個高音揚起的時候,孩子竟立刻從座位上起身,拔腿奔向門外,原來她被女高音的聲音嚇到了,再不肯進來。我每一想這個畫面就覺得很好笑,然後也會在心中靜靜思考,關於了解孩子這件事,我們要學的功課實在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