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1056476_m
終於把這份對談草草整理完,最後一段因當時在台上很緊張時間無法控制,我的記憶也似乎是很紛亂的。希望洪蘭老師的部份沒有錯過任何要點。


聽衆問題〈一〉
要怎麼幫助孩子決定自己未來的路?

〈此時洪蘭老師很客氣要我先答,於是我恭敬不如從命〉

在孩子面對自己的前途時,我沒有給她們太多的限制。我只是分析一個人在決定自己的前路時要考慮三個因素,志向、興趣和能力。這三個要件完全吻合的人當然是非常非常幸運的,如果不是的話,要思考它的平衡。

老大在進大學時,我給她唯一的建議是「允許自己改變」。我覺得人在探索自己的過程中會有新的發現,這種改變是被允許的,希望孩子能給自己保留這樣的機會,以免日後後悔自己選錯了路。

 

幫助孩子看清事情也是我想做的事。Abby進賓大後表現很好,大一結束時她詢問我們轉到商學院的意見。這是我們給她最具體的一次意見,希望她大學時留在人文學院。我告訴她,這並不代表我們反對她從商,而是希望她能利用大學四年,多花時間把人文學科的底子打好,不要一出高中的門來就直接進入商學院專業的世界。

我們並不擔心她不懂得金錢的意義,但的確害怕在這個價值膨脹的環境中,她會因為眼光的限制與接觸的領域狹小而過度肯定金錢的力量。〈我知道華頓學院有很多學生在大四就往來於費城與華爾街之間工作唸書,但這不是我們希望女兒在大學的歷練〉如果她希望從商,我也希望她能因為有好的人文素養而成為一個好商人。

洪蘭老師答:

我想喜歡你選擇的比選擇你所喜歡的重要得多。正如蔡穎卿剛剛說的,興趣與能力相符合的人少之又少,所以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引導孩子去喜歡自己已經選擇的路。

我覺得敬業很重要,不管選的是什麼,孩子是不是在這個過程中盡心盡力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
問題〈二〉

我和大孩子的親子關係出了問題,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沒有辦法跟他好好講話,不像我跟小兒子那樣貼心,我該怎麼辦?

洪蘭老師答:

你要想辦法趕快彌補這個不足的相處。我有個朋友原本都利用接送孩子上下學跟孩子講話,有一陣子他覺得開車來來去去非常浪費時間,所以停止這樣的接送,但是孩子不能再像以前那樣講些自己生活上的事給父母聽,等到孩子出了一些小問題,這對父母才驚覺那樣的「麻煩」其實是很重要的。你一定要從生活中找出更多跟孩子相處的機會,如果他有任何讓你覺得叛逆的行為,要去找出原因。

Bubu答:

洪蘭老師已經提出具體的方法,我覺得你可以動手去試了。我們是父母,只有做或不做的選擇,如果是我,知道了方法之後就是行動了。

我們的對談在此時因為時間已經超過一些而不能不匆匆結束,有讀者在部落格上留了自己的經驗要給這位父親,希望他們的親子關係逐日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