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1054556_m

親愛的朋友:

這份對談整理完全憑著我那日漸衰退的中年記憶來重寫,許多語句也許無法保留當時的完整,洪蘭老師的部份也可能遺漏許多,如果有任何補件,我很高興大家能告訴我。因為這幾天我的工作有些忙,所以只能一天整理一個問題,很抱歉!

 

鄭主編問:
從書裡,我看到你們家很注重責任感的培養,為什麼許多家長都很關心孩子的成績或才藝,而你們覺得責任感那麼重要?這又是出於什麼樣的價值觀?您的價值觀又是怎麼來的?

Bubu答:
在還沒有聽過「責任感」這三個字之前,我已經在充滿責任感的環境中成長了。因為我的父母親都是非常有責任感的人。在我稍有記憶的年齡,就看到他們對祖父母及家中長輩親戚善盡對家庭的責任;在工作中他們不只是勤奮,還對屬下或員工盡到照顧的責任;所以我選擇責任感做為教養孩子的主價值絕對是從家庭的傳承而來。

每一對父母都會從回顧自己的童年來尋找教養的經驗,我也想把我所得到最好的東西給我的孩子。在我初為父母的時候,我檢視自己的生活,發現所有最好的推力都來自「責任感」,所以我決定要以它來做為教養的主軸。雖然知識與才藝也很重要,但是我很清楚,真正促使我的生活更進步的基本力量是「責任感」;經驗也使我相信,有責任感的人在知識的追求與才藝的發展這兩方面都不可能太荒廢。

從父母、自己以及帶領孩子的經驗中,我看到有責任感的人會延伸出兩種人格特質──他們比較能幹也比較熱情。因為責任是任務的完成,要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會觀察、學習並尋找更有效的解決方法,這種累積的學習經驗使一個人變得能幹;而有責任感的人也比沒有的人更容易維持對生活的熱情。

我的大女兒在賓大因為生活費很高,所以她想再找一份兼差。學校報社的廣告部是許多人想要的工作機會,所以她得經過幾次的面試。最後一場決定性的對答中,主試者問她:「如果有一天妳被我們解僱了,以妳對自己的了解,原因可能是什麼?」Abby告訴我說,她想了一想,回答說:「如果有一天我被解僱了,我認為最可能的原因是因為我工作過度。我一向對工作很熱情。我的另一份工作是在ITA當經理,因為我一直都很努力工作,所以去年他們差一點付不起我的薪水。」結果她被錄取了。〈這一段我沒有說,事實上她的熱情與努力工作又使她在第一個學期過後成為那一期中唯一被升等的員工)

責任感使我們因為比較熱情所以也變得比較快樂,這些理由使我堅信,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有很多益處。

鄭主編問:
請問洪蘭老師,您每年演講四百場,走遍了全省,親眼看到非常多的教育問題,可不可以請您談一下價值觀和責任感的培養和教育問題有什麼關連?

洪蘭老師答:

 

現在的孩子最後一個離開教室不會去關心燈有沒有關,這是沒有責任心的表現。我看到許多孩子會把「不關我的事」掛在嘴上,如果我的助理幫我排課出現了同一個時間重疊的狀況,在我追究這個責任時,他們最好的答案是:「那是上一個人弄的。」這就是沒有責任感的表現,然而,責任感與價值觀都是很基本的人生態度,必須從小培養起,很難用嘴巴對孩子講「你要有責任感、要有價值觀」。我常常說,父母教的東西不一定馬上就展現出來,有時候它會在你離開他身邊的時候顯示出你給他的影響。

我的兒子有一次去嘉義參加小學同學會,晚上搭飛機趕回來參加婆婆的生日聚會時竟然從機場一路走回家,我急得差點去報警。他到家時滿身大汗,我問他為什麼用走的,他說:「你不是常常說,走走就會到嗎?」我想起這是我的父親教我們的生活哲理:「能走路就不要坐公車,能搭公車的就不要坐計程車;沒有走不到的地方,怕到不了就提前出發。」當我把父親這套想法澆灌到孩子身上時,它不是一下子就產生作用,但是你不在旁邊的時候他就會用出來。就像給植物的營養一樣,從根下去,從枝葉發花,父母的身教最重要。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一輩子的,我的父親從小要我寫日記,即使我睡了,他看到我的錯別字還會把我叫起來,我就這樣揉著眼睛改正錯字。一直到現在,我還維持寫日記的習慣。有一天,我的妹妹突然提醒我說:「爸爸已經過世多年了,妳還在寫日記?」我突然想起,對呀!不再有人會檢查我的日記了嘛!但是父母為你留下的東西就這樣生根了。它變成了責任感、變成我們自己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