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答應鄭主編四月一號之前要把「安家之歌」的稿子全部整理好,讓她看第一次。這兩個月來,她看著我忙著到處跑來跑去,不知道我到底有沒有好好在整理稿子,心裡應該很擔心吧,又不忍心給我壓力。有一天在電話中,她終於忍不住輕輕地問道:「妳真的會在四月初給我稿子嗎?」我說:「一定!」然後她就像個小女孩那樣耍賴地說:「不管,不管,如果妳四月一號沒有給我,妳就輸我兩塊錢。」聽完,我忍不住笑著問她:「妳確定要選4月1號打賭嗎?那天是愚人節喔!如果我黃牛了,應該沒關係吧!?」最後,我答應在3月31號要把所有的初稿完成。

「安家之歌」是我這十二年來到處遷徙的安家日記,也是我在變動中對安定的學習與自省。其中多達10篇的「整修日記四十天」〈最後的篇數會由鄭主編與責任編輯再做決定〉則是我「不要輕言放棄一個家」的觀念實踐,與整修過程中人事互動心得的記錄。

這一篇「不怕一萬也不怕萬一的成本觀念」並不是「整修日記四十天」的內容之一,卻延伸自其中一篇叫「看不見的成本」。

昨天下午當我在腦中寫著這篇文章時,雖然跑來跑去在工作,心情卻很激動。我想在花園裡先跟大家分享這份心情。

跟我相處過的人,都說我是一個很「慷慨」的人,據此推想,我也應該是一個凡事都不在乎、不會計較的人。「慷慨」該怎麼定義呢?我看到自己的「慷慨」是在精神與物質上願意與人分享、很怕虧欠別人、不做不合理的期待。不過,這一切並不意味著我是一個不在乎「成本」的人。

在人生的成本上,我說不定比多數的人都錙銖必較。比如說:洗了一槽衣服脫水之後,我會記掛著趕快去晾起來。免得衣服在槽裡放一陣子,曬乾後皺折會定型,燙衣服的時候,就得多花時間去熨弄整平。這「多花的時間」在我看來就很不合「成本」。又比如說:要不要動手把生活過得更有趣些?要不要多花時間教導孩子的小問題以免日後煩惱,所有精神的投入我都思考過成本與回收的問題。所以,我的算盤總是負在胸前背後,無時不刻滴滴答答地盤算著我手裡有限的資源該如何善用。

在裝修房子的過程中,「成本」是一個十分具體的項目,但的,我也總是一次又一次地發現,我所珍惜的成本觀念並不普遍。

下午兩點多的時候,我們正在三峽找施工後發現不足長的喇叭線。手機響起大榮貨運的通知,司機先生說他在大樓門口準備卸貨。我們趕過去接貨時,看到的是一個已經折斷的杜邦石的洗手檯面。

檯面是我選定杜邦石的花色之後,委託TOTO 公司的黃小姐幫我尋找代工切割的。所以在斷裂的物件退貨之後,我給黃小姐打了一通電話。我奇怪的是,一個挖空之後的重物,明明知道有一段已經成為細長的邊框,為什麼沒有在寄出前做好正確的保護,只用氣泡紙簡單地包裹起來就出貨? 黃小姐跟我說:「沒有關係!沒有關係,對廠商來說,這沒有什麼,他們一定會吸收這個成本的。不要簽收就好。」

當我聽到「吸收成本」這四個字的時候,一陣熟悉的失落與怒氣,完全無法控制地襲上心頭。我覺得不管誰來吸收這個成本,這都是不必要的付出。並不是花費的不是我的錢就不叫浪費,更何況,這當中的成本也不光只是那塊石材,還有來回貨運的費用,更有時間的成本,而「時間」是一種無法估量的高代價。

有一次,一位朋友得意地跟我說,他的孩子只是很會花父母的錢,對自己的錢可是在意小氣得很,言下之意,不無可愛也很讚許,他覺得這孩子是懂得珍惜金錢的。我當時聽話後心頭的難過就像聽到 黃小姐對我說的安慰話一樣。茫然尋思著,我們到底是哪個環節的想法錯了呢?為什麼我們盤算利益時不能更理性公正一些?不能把珍貴的成本放在心上精算一次?

每一兩年,我就有機會動手重創一個空間。我總是在創作的喜悅與成本的無謂損耗中,憂喜交雜地起落煎熬著。我常常得在一種自己完全不認同的價值觀中想辦法使工作繼續進行,有時候,忍不住需要找個角落偷偷哭一回再整裝上路。

我希望與您分享這種心情,也知道你們一定會為我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