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晚上的演講,謝謝大家!

在選舉前、交通擁擠的微雨之夜,關於“生活”的探討再度浮現於你我心中。

那晚我很抱歉,無法把所有的問題都一一答完。二月北中南三場誠品的分享會,我會把時間盡量用於彼此的溝通。

最近讀者朋友拿書給我簽名時,如果時間足夠,我總會在頁面上寫下“在生活中生活”,這六個字,簡單完整地說明了我寫這本小書的心情與日後的自我期許。

                  

那晚的演講,我以“修改”開始談,也以修改做結論。儘管步入中年,五十歲以上的女性仍然像年輕人一樣滿懷憧憬之心要面對明天。“成長”不可能停頓於哪一種年齡,因為年歲是命運的恩賜,所以我在ppt的最後一頁寫下的是:

修改是允許自己成長

在自省中修改 ,是寬容與督促並行
星期五晚上,參與的朋友中只有幾位是男性,這與我過去演講聽眾的組成有很大的不同。我想是,男性開始對教育感到責任,但對生活的感受卻還是遠離的。這是改變期中,男性與女性最大的不同。
即使如今家中器物壞了,多數女性已知道要自己拿起工具來學著維修以照管生活品質,多數的男性大概還是不會在襯衫的扣子掉了之時,試著拿起針線為自己縫補,或在妻子離家之時好好照顧自己的三餐。

這讓人想起維吉尼亞‧吳爾芙對女性的一段描述:
  一個人只要走進哪條街上隨便哪間屋子就可以覺得女性的那種複雜力量整個地撲面而來。怎麼會不這樣呢?女人幾百年來都是坐在屋裡的,所以到現在都還滲透了她們的創作力。

我也想起自己12月給30雜誌的專欄中,曾這樣寫過這小小的觀察與玩笑:
收到編輯寄來的封面文案草稿,我檢查文字時,無意中瞥見封底有一行字:建議分類:女性成長。不管這是為讀者買書或通路整理的方便而設,我都心生好奇,想知道有沒有另一種建議分類叫「男性成長」。果不其然,上網去查了一查,並沒有。雖然我無意挑起兩性之間的口舌之戰,卻很想開個玩笑問道:「這倒底算是一種性別歧視,覺得女性才需要成長?還是說,女性比男性有自省力,因而懂得自我成長的重要?」不過,玩笑歸玩笑,我相信無論字面的定義、書局分類或工作、生活裡的種種,一個人的「成長」由不得他人來做決定,永遠是自己跟自己協商、策畫、取步與行進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