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平寺的精進料理」書中,有一段提到:日常生活並不是缺乏變化的,對行住坐臥都全力以赴,便是非常慎重的修行。即使完全不懂日文,我相信對所有使用中文的朋友來說,透過「精一杯」這三個漢字,我們也可以完全體會到人可以盡心過日子到怎樣一種程度。對我來說,這些話更是一點都不難懂,因為那就是我從小對生活的體會。我相信從日出到日落,生活的路上,沿途處處有喜悅。不過,請不要把「喜悅」與「歡樂」用一個等號連結。我所了解的喜悅,有許多是汗水之後、在靜默中的體會。
有一段日子,我歡喜地接受大家邀請我去分享自己做母親的心情。我告訴那些比我年輕得多的父母,要他們好好用每日的生活活動來帶領孩子;要相信最完備的教育就在你的照顧與身教中。
但是,每當我從聚會中歸來時,總感到空虛與失落。我看到父母們臉上迷惑的表情、看到他們非常不安心,心裡很難過。好像看著一個捨近求遠的朋友在團團轉,自己卻無能為力。我沒有能力說服大家,我與兩個女兒所受過最好的教育全部都在生活裡。我也無法很權威地指出,家庭中有很多的不愉快,是因為我們沒有完備的生活能力而造成的。
夫妻可能不會為了不同意一篇文章的觀點而大吵,卻總是為了生活小事誰來做而推算對方的心意。那些一點一滴的不順暢,累積在自己與家人的心裡。當危機爆發的時候,我們沒有看到時間的力量,轉而只想在一時一刻之間找到解決的方法。
「廚房之歌」出版後,有不少人認為,我之所這麼喜歡生活是因為我有很好的物質環境。我非常感謝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但不能完全同意這個觀點。我自己是一個從鄉下走到城市的孩子,我的年齡也讓我有機會體會到大環境影響之下的簡約與豐富。但我曾見過的幸福,從來都不是由物質最富足的人所擁有,而是那些最信任自己、認真生活的人。
對不是素食主義者的我來說,想買這本書是因為從一兩眼的翻閱中,就感受到那簡單食材所創造出的豐美。那種美,使我想了解做菜的人用了哪些心,而不是聯想到盤中的材料如何珍貴、如何取得。我但願大家也用這樣的心來思考生活。
在書中,除了食譜之外,也介紹了永平寺的食事菜單會因為各種活動而不同〈大掃除有大掃除的食物、紀念日有紀念日的安排〉這些變化都是經過仔細討論與思考而產生的。從早餐到晚餐,所有的食器也有所不同。在這種以簡單食材創造講究的飲食中,生活得到一種精神的回歸,不因飽足而厭膩循環的單調。
看完這本書,我發現自己更珍惜生活。我不一定要把自己放逐到印度去走一趟心靈走廊才能找回自己;我也不需要跟著潮流去接受生活新名詞的洗禮。如果老天在晨光中賜我新的一天,我就一定要以無比珍惜的心與勞動的肢體,好好地維持它樸素卻美麗的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