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緣於一種觀察與歸納吧!我從很小的時候就非常愛說「什麼像什麼」或「誰像誰」可是,身邊總有人不以為然,他們問說:「哪有,一點都不像!」於是我就得細細指出我說的「像」是像在哪裡,那往往不是具體的形貌而是抽象的感覺、甚或疊於兩者之間的神韻。
在不同的課堂上,我也常常覺得某倆個人很像,當她們很巧合地出現在同一堂課上時,我會頭昏眼花,想著怎麼會有這樣的奇緣,身心都起了恍惚的快樂!因為我心中感覺的「像」,竟出現了可以映照指認的機會。
我說凱庭與宸翰長得很像,也是把不同時空見到他們的印象疊影在一起的感覺,等倆人一見面,真覺得他們可以仿冒成一對兄弟,雖然相差一歲,但他們處得很好。
跟孩子相處的時候千萬要嚴謹誠心以待,也不要賣弄自以為是的成人式幽默,否則在一片天真之前,自己會被成人的習慣拖累、完全施展不開。前幾天,二十幾年不見的學妹帶著孩子來訪,因為是一個孩子伴著我們七個大人,想必他一定很無聊,所以我就讓紹禎來幫我們準備午餐。因為做得很好,所以我跟紹禎說:「下次你來幫Bubu阿姨好了!」言下很有一點因為他通過考驗,所以我拔擢他的意思,紹禎聽完後,一本正經地回答我說:「等我長大,有空的時候再來。」我從心裡笑了出來,告訴自己,等待一個人長大需要耐心。
另一個小朋友是郝先生的兒子,他的小名與我有一字之差,叫Abubu,我一聽就感覺敗陣了下來,自己的名字前被放了一張王牌,果然是後生可畏!那次也是一個孩子陪著一群大人,所以我請小米粉教他做糖、烤餅干,大致解說後,我問他想做哪一樣,他很鎮定地告訴我說:「先做完一樣,再做另一樣。」我當下看到自己急忙忙像一隻猴子一樣的毛噪。
Abubu不只很穩重,更是有信用,他彈一首鋼琴曲給我們聽,我奇怪為什麼小小年紀能把鑼鼓喧天的熱鬧與可愛掌握得那麼好,由衷稱讚之後,順口問他可有譜。下回郝先生自北京歸來,去台南帶我們的讀書會,臨走時從電腦包中拿出一份影印譜給我,說是Abubu託的,孩子真是什麼都記得!
說到孩子,我就不停想起昨天好可愛的一幕。一起做點心的時候,小朋友揉著自己的南瓜麵糰,小米粉揉的是白麵糰。計時器在走,他們奮力加油,工作之間,我聽到小米粉很親愛的對小朋友說:「待會做好之後,你們要不要嚐嚐我的啊?」她一定沒想到身邊那個三歲多的小朋友想了一想之後,非常篤定地回應說:「不要啦,我們自己吃自己的就好了!」我立刻很想替他把饅頭圍起來,好讓他安心,因為,那言外之意有:我不吃妳的白饅頭喔!請妳也不要問我要不要讓妳嚐一口。
太好了,真是不借不欠,賽過神仙
一邊揉麵糰,口水就情不自禁地滴下來了!小米粉阿姨,妳知道這就是不能分享的原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