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順利上完三月小朋友的最後一堂課。整理完工作室後,我把孩子們的作業分別地整理了一下。雖然每堂課後都看過一、兩次,但我需要更多的時間仔細回想這些出現在紙片上的任何一個注音或文字;單字或文句。我覺得自己很需要細想這些或整齊、或潦草的字跡;需要從孩子們的文字表達中檢查出哪些可以算是條理清楚、哪些只是靈光跳躍,或者哪些真的只是混時間的產物。
我必須觀察並了解他們在什麼樣的互動或要求下而留下的一筆一畫,這樣,我才可能給他們一點有用的建議。
我希望孩子更勇敢一點,定睛在不會的事情之上。假如我們把時間用來轉化會與不會的過程,而不是想方設法藏躲或尋找理由,那不只為程度奠基,也自然能培養出一種不怕失敗的學習性格。
然而,不只孩子們需要勇氣,我也一樣。
指出一個受教者學習技術上的錯誤,並給予方法上的建議對我來說不是最困難的事。要立即決定如何最單純地介入孩子們的相處,才是我經常受到的考驗。每一次的考驗都使我了解,智慧不是年長的贈品;靜下心,仔細想,好好了解,不是心願而是行動。
昨天,兩位小朋友為了洗碗機出籠的碗盤收納方法而起了口角。有一方聲音很大,口氣很兇,站在洗碗槽與他們一同工作的我,先是訝異於很小的身體也能發出十分相似於成人吵架的威力,後來更發現孩子們的執抝有時是完全運行在共同的規則之內,只是,沒有變通性做為潤滑,少了具體的言語溝通,所以無法達成合作。
當時,我給了自己大約一、兩分鐘的時間考慮、判斷,並很快地做下了決定:
我跟其中一位小朋友説:你説的工作方法一點都沒有錯,但是你的聲音太兇了,我覺得你應該跟她說對不起。還有,也不可以對別人做的事情翻白眼。她想了一下,又經過我的鼓勵與催促,於是很誠懇地説了:「對不起!」。
小小的孩子還沒有把「謝謝、對不起」這些話當成應酬語,所以,接到這個道歉的孩子,一時是反應不過來的。我於是提醒她:「妳不用跟她説說話嗎?」她回過神來,很正式地,慢慢地説:「沒有關係!」然後,洗碗機再度啟動,收的收、洗的洗,我們的分工中有了真正合作的目標,但少了彼此抱怨的語氣。
更重要的是,孩子們漂亮的臉蛋上,也不再偶而浮現不該屬於他們的表情了;那些表情説的是:「真受不了!」、「你到底懂不懂啊!」。
【小朋友一日學校課堂紀錄 3/11、12、19】
2023.03.19
2023.03.12
2023.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