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孩子們在高雄相處的空間,雖然室內可用的面積有90幾坪,但其中只有一張大桌子可以同時容納我們12個人。

在這張桌子上,我們不只進三餐、吃點心、讀書、畫圖、考試,還餐餐發展出許多古怪意外的話題、爆裂出直上天板的笑聲;以致,幾乎每一餐我都在驚覺時間倏忽已過中,不得不用同樣的話來結束越演越烈的笑談:「好啦!孩子們,我們得開始收拾了,要不然,⋯。」

在談論空間設計時,人們往往想要擁有好幾張不同的桌子,以為桌子會代替我們發展出理想的豊富生活。但在我陪伴孩子的經驗中,使一張桌子產生不同功能的基本原因,其實是真正進行著的生活力量;生活節奏雖然每日反覆而來,但是,節間進行的奏卻可以日日調整變化,於是,反覆成了一種被肯定的安全感;變化確定了自由是天賜的權利。

和小朋友日夜相處、寸步不離的日子中,餐桌上累積了太多的笑意與祕密。仔細聆聽和努力記住他們爭先恐後的大小陳述,幾乎給了我60幾歲漸漸退化的記憶一種全新的訓練,我很開心;只是,不知道在他們眼中,我鈍不鈍?因為,有時我聽不懂他們的興奮與高亢,微覺得他們的笑點並不正確,但,在他們的心裡,我的幽默感又是否足夠呢?

孩子們讀書時,在極力推動、引發之前,都沒能神采飛揚,但説起班事、校事,倒不用推波助瀾就非常生動。有一次非常好笑,先是一個小小孩説起自己的一次受傷事件,緊接著像骨牌攤倒一樣,每個孩子都把他們自有記憶以來的受傷史對我爭相告知。那使我的耳朵一時應接不暇的報告裡,顯現出引發這場Domino反應的原因有「被聆聽後獲得的同情共感」、「你的經驗雖然很可怕,我的有過之而無不及」、⋯在一陣天真瀾漫中,我真希望手中有個號碼抽領機,讓他們領牌待號,容我慢慢從前聽説。但最後,我真不忍卒聽地喊停;因為再聽下去,我一定會失去這把年紀照顧他們的勇氣。我偷偷地想,天啊!原來每個都是「天公仔囝」,我每天這樣放心地讓他們刀裡來,火裡去的,懸的是怎樣一顆膽啊?!

但憂慮的雲,很快地又叫希望淡淡地從我心中吹推而過。我再次催促孩子們離開餐桌,分工收整。沒有減少絲毫工作標準,靜靜與生活打成一片,實踐杜威的信念:把教、學、做當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我信任他們必將在生活的實踐中學會照顧自己。

2023寒假第一梯次

2023寒假第二梯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