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月在三峽「媽媽一日學校」課後,有些時間較寬鬆的同學們會留下來。

我們在談笑、談煩惱、談進取與分享持家之計的話語中繼續,時間於是飛馳而過。一堂課跨日不只是一次的經驗,但一日課竟上了「兩個月」就得是「巧遇」。這星期四的相聚便是;最後離開的幾位同學陪我從11月跨進2023的最後一個月。

猶記母親第一次教我「出会い 、めぐり逢い」這個可以用來指稱「遇到」、「巧遇」和「難逢」的日語時,我應該已上高中或大學了。當時,我很受這兩個語詞聲情之美的吸引,出於自己的中文基礎和對每一種語言使用的好奇,我當時對日語如此這般借用漢字中「出、巡、會、合」感到一種寫實運作在生活的能力。

我對語言文字的喜愛,在每一堂課中都不怕大家討厭地表達了過多的熱情;想到就說,且常常沒完沒了,謝謝大家的包容。

自九月去歐洲,在下旬得知母親病危趕回並陪伴她過完人間最後的十二天之後,我回頭一望,這又快又慢、又長又短的兩個月即將過完。與其說「想念」,不如說,我常常沒有想起媽媽和爸爸已不在的事實。再回到愛河工作室的日子,我只如以往繼續認真地備課、上課,並依賴爸爸生前最柔軟的真誠和堅決,和媽媽遇事不畏的條理,更勇敢地面對被判刑後仍繼續的鄰居霸凌。

看著三天兩頭地植物被翻踹拉扯一地,連他們都要勇敢抗暴時,我們立刻把花槽換成有重量的水磨石槽,也如警察建議加裝監視器,並殷殷叮嚀花草們,加油!天地有情。

看著其他鄰居們為一己的私利而虛情假義或粗暴以待時,翁大哥和我只有更勇敢才能跟大家說一個我們的想法:
要當一顆老鼠屎或一粒粥,是自己的選擇。

我不知道如何謝謝高雄媽媽小住校兩梯次的同學們,謝謝你們所給予的相伴。

先整理出第一梯次的照片,除了請大家各自收存之外,相信這個空間會記得你們所賦予的照顧。

也願高雄鹽埕區河西路七號的鄰居不再欺侮我們。希望他們懂得因為大地有知,所以捎來美好如此的人們願意以真實的照顧來改變這原本一片衰殘的角落。

11月媽媽小住校第一梯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