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這本書是為了分享我以不同的兩種角度教學所得的經驗與心得。希望這本書繼續實踐我要當好大人的心願,並對隔代教養提供一些想法。

今年六十歲的我,與同齡的朋友們一樣;無論家中是否有第三代,從社會意義的角度上來說,已是「祖輩」。當孩子們的「大長輩」不容易,我們需要適切的態度與更好的修養,才能與新生一代的小朋友好好相處;
我所謂「好好相處」的定義包含:
相處愉快,彼此喜歡。
需要給予下一代指導或建議時,我們沒有顧慮與畏懼;而他們需要幫助與意見時,也能坦然以告。

我們的言行有長輩的高度,心懷長輩的慈愛;孩子們有孩子們該有的天真可愛,和晚輩應有的體貼與禮貌。

與孩子相處時,我們的眼中看到進取,心中滿懷希望;孩子跟在我們身邊的時候,他們有心靈絕對的安全感。

我們誠心努力傳授自己所懂的知識與生活技術;孩子們尊重的、歡然的接受和練習,又認真的呈現在生活中,使自己的成長得益。

任何一本關於教導的書,都不可能在短時間中寫成,這本書也一樣;她可以說是我足足兩年來,每個星期三天與孩子或與他們的母親們上課後,踏實反省的筆記,也可以說是我面對不停變動的教養主張時,逐日深刻的反思與日益堅定的看法。

幾年前,我曾教過小朋友讀一首王維的詩,詩中有這樣的句子:
「自憐璧玉親教舞」,雖然說的是一位年輕的紈袴子弟珍惜寵愛嬌妻,因而不假他人之手地傳授舞藝,但那一個「憐」字點出的愛,總讓我想起如今社會中有那麼多祖輩,把孫兒帶在身邊,幫助他們的孩子完成「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的養育工作。他們不斷的付出,經常點亮我在教學上的心燈,使我在面對小朋友時,自勉要想的更周到、做的更仔細。

 

《隔代不隔愛》新書分享會10/17
https://bit.ly/2GC1YWs

洪蘭老師推薦文
https://bit.ly/348H4WO